其实刘备现在的军力已经很强了。
西河有一千二百人驻守,左沅和简雍分领。
甘陵这边有三部。
中军本部由关羽统领,常设一千人,全员着甲,伍长以上皆披铁甲,另有四百匹驮马和一百六十匹战马。
西部司马白垚领兵七百人,这是从黄巾余部中挑出来的,目前是用来维护治安的二线部队。但二线部队同样装备齐全,不过只有屯长以上才装备铁甲——屯长是从刘备的卫队调过去的。
东部崔琰那边不算。
别部司马张郃目前实际编制六百,但最近常领中军一起去收保护费,关羽没去,关羽要负责练兵。
此外,刘备的卫队有五百铁甲士,其中甲骑三百,卫队也是练兵时的训导员,统领仍是张飞。
还有正在训练的一千二百新兵,刚从白垚带回来的黄巾中募出来,训练完毕后会分别补入三部兵马中。
算下来,光战兵就已经有五千了。
甘陵八万黄巾余众都视刘备为恩公,虽说其中青壮不算多,但若是不考虑民生,动员数千人作为辅兵是没什幺问题的。
真要算起来,刘备如果不计代价倾巢而动,甚至能出动上万人。
张燕愿意和刘备平分收益,不仅仅只是因为刘备给的方案确实能解决问题,还因为刘备的实力确实很强……比黑山军中任何一家都强。
张燕直属的战兵不过三千,算上家眷老弱,张燕的大伾山只有三万人,黑山二十多个山头加起来一共三十万人,不是张燕一家的。
刘备眼下的兵力,对于内地郡国而言肯定是远远超标了。
甘陵是小国,以前甘陵国是只设都尉不设军司马的,按规制小郡国只该有一部郡兵,由都尉自领。
但刘备这里却设了三部司马,外加一个别部……这确实算是越权了。
当然了,今时不同往日,眼下黑山贼猖獗,刘备这里多配置一些武力守土安民也是应该的……
毕竟要成为国之栋梁,那就得招兵买马造甲收税。
——当武官本来就是干这些活儿嘛。
要广招兵马就得有钱粮,要想持续有钱粮,自然就得吸纳流民,充实人口,同时搞好经济。
这倒不是为了邀买民心。
能让人吃上饭,能把人当人看,能对人公平点,自然就能汇聚民心。
等啥时候人们吃不上饭了,感觉没被当成人了,觉得不公了,民心自然也就散了。
只不过,这里的『民』,当然是指的庶民。
民分很多种。
守规矩的当然叫良民。
不守规矩的,叫刁民。
眼下,刘虞就遇到了很多的刁民……
这些刁民也是流民,毕竟他们是随着平原的流民一起来到甘陵境内的。
原本安置流民不算难,毕竟刘备弄到了很多粮食,也腾出了很多土地……
有土地,有活命粮,再稍微提供一点农具之类的帮助,流民就能安家落户。
刘虞这两个月一直在做此事,前后在甘陵南部安置了将近两万人,也颇为顺利。
但随后,有不少身穿锦衣的『流民头子』,带着一大群一大群的人迁来了甘陵。
能穿锦衣的当然不是什幺穷苦人,但这些人确实是流民——他们是从青州等地逃到甘陵来的,这是些士人和他们的家眷仆役。
这些士族家庭同样没吃的,同样没地方住,同样是非法迁徙,当然是流民。
其实,如果以这年头的官员视角来看,这些人才算是「民」,所谓邀买民心,其实是指的邀买这些人。
但如果将这些人与庶民黔首同等对待,那就不是邀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