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武帝时期,李陵手下的五千死士就是来自丹阳的精兵。
进击匈奴时,李陵以五千丹阳兵对抗匈奴八万精骑,在被包围且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竭力死战。干掉匈奴一万余人,一直打到矢尽粮绝,只剩四百人归国,建制依然没崩。
虽说主帅李陵被迫投降,且最终的下场不怎幺好,但丹阳兵悍勇无畏的名头却是打出来了,几百年来一直都很响亮。
名头响亮之后,自然就会吸引很多老板来募兵。
但一代又一代的薅走青壮,没人搞地方建设,被薅走的丹阳兵绝大多数又没法活着退休回家消费,结果丹阳那地方变得越来越穷。
穷地方没啥可卖的,就只能卖命,卖命就得不怕死——于是就只能不怕死了。
以前丹阳兵的性价比很高,价廉物美有口皆碑。
但时至今日,丹阳兵的性价比其实已经不高了,因为丹阳现在已经形成了佣兵产业。
众所周知,一旦有了资本进入,把一种地方特色业务产业化之后,这玩意就会变得比较坑。
尤其是这产业还有几百年的名气和刻板印象。
陶谦是丹阳人,他倒是不至于被坑,他很清楚丹阳兵的优点和缺陷。
主要优点是确实不怕死,但想让他们不怕死,就必须允许他们战后劫掠挣外快。
而主要缺点就是,丹阳兵不擅于守城……其实不叫不擅于,应该叫不喜欢守城——因为守城是没法挣外快的,除非老板愿意每天发补贴……
天天给钱就能天天守,发多久守多久。
老板有多少钱,丹阳兵就有多少悍勇。
没法子,产业化之后的佣兵就是这样,得持续付费,钱要是断了,城也就破了。
破城之后丹阳兵也会死?
不会的,他们是佣兵,敌人只要不傻就会招揽他们……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啊?老板都破产了当然要跳槽……
要是敌人真傻到赶尽杀绝,那还指不定谁输谁赢呢。
所以陶谦必须出城作战,要不然很容易破产……
「使君,使君,城外有援军来了!」
曹豹突然叫了起来,指着远处好几股飞奔而来的烟尘。
那烟尘是骑兵飞速突进造成的,夏日干燥的泥地使得扬尘升腾得极高。
援军打出的旗帜很多,最大的两面是「左中郎将刘」和「军司马张」。
旗帜有十几面,这通常意味着十几个曲,光看旗帜和烟尘,那至少得有几千骑兵冲过来了。
「刘玄德?!」
陶谦大喜,赶紧招呼手下兵士:「开城门!随我出城夹击!」
……
其实刘备目前还在琅琊开阳。
刘备出门后,先与东平陵附近的关羽张飞碰了个头。
当时东平陵看起来像是被黄巾占据,城头上甚至插着『太平』大旗。
但实际上连张飞都发现了,那些守城的『黄巾贼』多半是本地豪族的家兵。
毕竟刘备这伙人对真正的太平道很熟。
张飞也明白了为啥曹操一直没能把夏侯渊救出来——济南这些士族明显是能在『黄巾』和『义军』之间随时切换的。
刘备见此情况,便不让关羽张飞再攻青州,而是与关张二人一同带队去往开阳。
对付青州士族的活儿,那得让陶谦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