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人为何会与应劭搅在一起?城南驿站的驿丞是你门下吧?」
管申并不是刘备的家臣,刘备也就没让他干苦力,只是问话。
「临淄南驿的驿丞本是应劭在营陵时的属吏,应劭辞官后,这些人没了去处,关将军平定营陵时他们便投了卑职。」
管申也不等刘备继续问,主动说起了始末:「应劭说是能在辽东采买骏马、药材、猎鹰等名贵之物。卑职虽然不喜此人,但没必要和钱过不去,买卖还是要做的……」
这事儿其实不是什幺很特别的阴谋。
一开始,应劭想通过刘协做官,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进贡。
但临淄没有少府,应劭没有进贡渠道,于是便找了曹嵩。
曹嵩以为应劭是为了求官,正好曹嵩也有意借着左沅清洗青州士族的机会,试图举荐一些名士到刘协身边和刘备的寒门策试体系打擂台,与应劭也算是一拍即合。
不过,应劭想要的不只是求官,他把一份伪诏送进了宫里。
这伪诏其实就是给刘协栽赃,如果应劭能在刘协身边做官,搞一出『奉诏讨贼』,就会变成『刘协发衣带血诏讨伐刘备』。
那刘备就真成汉贼了。
这事对于应劭而言当然极其危险,必须先找个跑路的渠道,还要找个能在临淄布置人手的合作对象。
城南驿站的驿丞是应劭的故吏,目前又依附于管申,知道士仁在和管申合伙做生意,就建议应劭去找管申和士仁。
应劭本就认识管申,跑路找管申当然是最合适的,随后通过管申又找到了士仁。
士仁虽然大多数时候在平原,但各郡都有士仁的私兵,而且士仁掌管马政,这正是能随时组织起部队的合作对象。
应劭对士仁编了一套说辞,说是天子因申池射猎之事,对刘备心怀不满,并以血书下诏令天下英雄讨伐刘备,还说这血诏是下给他和曹嵩的。
应劭给士仁送了不少礼物,说自己和曹太尉有意奉诏举义,但曹家人很难离开青州,希望士仁能帮忙弄些人手,以便出了事之后与管申的人一同把曹家送出去。
同时,应劭说此事若被发现,很可能被刘备追杀,希望士仁到时候能帮忙给条活路,为此可以把辽东海贸商路送给士仁,曹嵩的财产也可以全部赠给士仁。
这是谎言,但这个谎言显得很真实,在外人看来是应该有这回事的,申池射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士仁不需要『奉诏讨贼』,只是做笔买卖。
青州东莱与辽东半岛之间,有一条被称为「傍海道」的海路,航程很短,且大部分时候都能看到海岸线,这条海路管申是很熟的。
辽东骏马以及人参、虎皮等特产运到中原就是上百倍的利润,士仁本就在和管申搞海贸,正愁自己没渠道。
而且士仁养马需要辽东骏马作为种马,在暴利诱惑下,便答应帮应劭安排人手。
士仁其实是乐意见到刘协与刘备翻脸的,什幺血书密诏之类的无所谓,士仁巴不得刘备赶紧把刘协锁在宫里当盖章机器。
应劭和曹家要离开青州奉诏讨贼也没关系,士仁其实对刘备很有信心,而且士仁只是想拿到商路和曹家的财富——钱到手之后立刻翻脸剿灭应劭也是可以的啊。
但应劭的谎言当天就露馅了。
貂蝉举告应劭,刘备派赵云捉拿,赵云的部曲通告了本部家臣配合抓人。
士仁当时刚和应劭见面没多久,正在安排人手,还没来得及回平原,也是收到了消息的。
得知是赵云在抓捕应劭,士仁知道应劭肯定跑不掉,便立刻安排了私兵杀应劭以及驿丞灭口……要是应劭活着被抓,士仁就得被视为内奸了。
听完此事始末,刘备转头看了士仁一眼,见士仁汗流浃背的还是扛着石头,已经站得摇摇欲坠,但还是不敢放下。
「想做贸易,想获暴利,为何不找我呢?」
刘备走到士仁面前,伸手拍了拍士仁扛着的石头:「压着巨石,站在陡崖,累不累?」
士仁不敢开口说话,他腿都在打晃了。
「君义,你曾为大汉对抗异族……我不杀你。」
刘备又拍了拍那石头:「你既然那幺想要辽东的海贸……那就去辽东属国吧,去平定东胡和三韩,那些异族,随你怎幺杀。」
「主……主君……」
士仁已经坚持不住了,扛着巨石站在斜坡上本就难以坚持,别说拍几下,就算是轻轻碰一下都受不了的。
要维持平衡,又不敢动,更不敢让石头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