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看似与反腐关系不大,实则,它自带两个功能,那便是权责分明,以及回执归档!

也就是岗位划分,与台帐记录。

有了这两件玩意儿,就能做到上面能有迹可查,下面能有人追责。

贡茶不是多用掉六万斤吗?

都是谁负责?都用到哪里去了?

以前管理混乱,也没记录没法查。

一旦有了考成,权责分明,就能立马梳理是谁负责此事,谁在裸泳立刻暴露,想推卸责任都不行。

同样的,有了台帐,每次转移、使用都有迹可循,经了谁的手用了多少,差额一目了然。

出了事上面要不要追责,那就是一言而决了。

这就是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同样也是如今阻力如此大的原因之一。

这法子,即便说不上有多完美,也至少是在制度上,迈出了反腐治吏的第一步,至于再往后……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这就够了,整顿吏治,向来都没有完成时,只要他还活着,这事就不会停下。

魔高一尺,道高二尺,魔再三尺,往后螺旋上升嘛。

李贵妃立刻反应过来:「你想在宫里也推行考成法!?」

朱翊钧摇了摇头。

在核心部门这样玩,哪天睡着了被勒死都不知道,当然得先敲边鼓了。

他斟酌道:「娘亲,此事于内廷过于苛刻,冒然铺开,有碍娘亲圣德。」

「娘亲本就唯恐闹出乱子,孩子正要为娘亲分忧,岂能平添负担。」

这也是李贵妃顾虑的地方。

她连外朝的考成法都犹犹豫豫,又岂会同意在宫里推行。

所以,朱翊钧需要打消她的疑虑。

她疑惑道:「那我儿的意思是?」

朱翊钧缓缓道:「娘亲,孩儿有个想法。」

「一者,此事太大,不适合冒然铺开,不妨先挑一两处尝试些时日,循序渐进。」

李贵妃追问:「如何循序渐进?」

朱翊钧坦然答道:「宫外,就以顺天府为界推行考成法,此外暂不涉及。」

「宫里,就以针工局为例,交给张宏兼领,有娘亲看着,咱们也能看看是否有效,免得被外臣所欺。」

「孩儿也好学着一旁督管,累积些见闻。」

「如此,虽然时间用的久些,可这样不但能总结不足与错漏,又可以积蓄一批经验之辈,便于后面铺开。」

「若无成效,便立刻停止,若是有效,那便可为内帑节流。」

李贵妃向来是喜欢折中的。

要说将考成法铺在两京一十三省,她可能犹豫不决。

但若是说先局限在小小针工局,以及区区顺天府,那她就好接受多了。

——

PS:求下个月的月票和周二那一章的追读。

注1:「(洪武年间)其上供茶,天下贡额四千有奇,福建建宁所贡最为上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等号。旧皆采而碾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复上供户五百家。凡贡茶,第按额以供,不具载。」——《明史·卷五十六·食货四》

注2:关于茶价参考自顾言:《贡茶碑》,《慈谿县志·卷二》。

注3:清明上河图冯保私刻内容为:余侍御之暇,尝阅图籍,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观其人物界画之精,树木舟车之妙,市桥村郭,迥出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不觉心思爽然,虽隋珠合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监事,司礼监太监,镇阳双林,冯保。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