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上千年的文化惯性,根植于人心,当真有势不可挡之力。

可惜,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如今自己利用起来得心应手,可等以后他推行新法,礼制同样会成为绊脚石,又臭又硬。

朱翊钧摇了摇头,将胡思乱想甩出脑海。

继续循循善诱:「君无戏言,本宫或不敢忘,日后必定引养引恬。」

「倒是如今,本宫德凉幼冲,见识浅薄,这布道治政、赡养百姓之事,还是要多多仰赖先生。」

高仪面对皇太子的殷殷期盼,只觉目光似有千钧之重:「臣微末学识,才能不及中人,不过是以卑鄙之身,窃据高位。」

「殿下睿智天成,英明能辨,假以时日,才能必然远超微臣。」

高仪既是谦辞,又是自嘲。

他如今身在内阁,登堂入室,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大政在手了。

可他做了什幺呢?

什幺都没做。

既没有践行少年时的志向,也没有遵行士人兼济天下的操守。

他这后半生,当真可谓是,尸位素餐。

朱翊钧摇了摇头,带着一丝哀思之情:「当日,我皇考宾天之前,托孤辅政于先生等三人,还请先生莫要自谦。」

「元辅是我皇考的先生,彼时我皇考曾执手泪眼与元辅说,以天下累先生。」

「如今,我德凉幼冲,我的先生,难道不愿为我所累吗?」

朱翊钧左手天下黎庶,右手先皇遗命,以圣君姿态,一再动摇着高仪的心神。

高仪嗫嚅了一下嘴唇,显然有些吃不消。

他神情动容,感慨至极:「天恩浩荡,臣必不敢负。」

朱翊钧这才展颜。

他款款落座:「先生快坐下吧,午膳都快凉了,不要暴殄了天物,粒粒皆辛苦。」

高仪情绪一时难以收束,只得一言不发,坐了下来。

席间,朱翊钧又不咸不淡地请教了一些学问上的问题,一副热心求学的姿态。

几次挠到高仪痒处,引得他不顾仪态,唾沫横飞。

朱翊钧眼见火候差不多,不着痕迹开口道:「先生这孝之一字,解得好,我当好生践行。」

说罢,他幽幽一叹。

高仪疑惑问道:「殿下何故叹息?」

朱翊钧娓娓道来:「先生有所不知,大行皇帝嘱咐我孝事两宫,我却常常做得不好。」

「近日颇见我母妃心烦意躁,必是有烦心事。但我问及,母妃以政事为由,怕扰我学业,不让我知晓。」

「母亲有忧虑,我不能排解,先生,我这样,难道还能说孝顺吗?」

皇太子这一提,高仪立马明白说的是什幺事。

近日来,廷议两大难处,一曰考成,一曰内帑,都与李贵妃处闹得不太愉快,颇有些相持不下的意味。

但如今皇太子提起,高仪却觉得有些难堪。

所谓为尊者讳,又涉及内外斗权这些阴损之事,给小孩子讲,总归面上不好看。

朱翊钧见他犹疑,一脸单纯问道:「先生,朝堂上究竟何事惹恼了我母妃,先生可否全了我这一片孝心,就在这里私下告诉我?」

高仪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朱翊钧连忙劝道:「先生,我那母妃,受冯保蛊惑深矣,就怕是受了上下蒙蔽,才与朝臣不愉快。」

「先生说与我听,我还能从中调和一番,难道不是两全其美?」

高仪顿了片刻,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皇太子出于孝心且不说,倒是这李氏,居于深宫,外臣只能通过奏疏进言,反倒是他这学生,侍奉身前,若是有这个心,还当真能调和内外。

他想了想很快就说服了自己。

「殿下有所不知,如今内外正为两事搅扰不休……」

高仪一五一十地将事情道来,他还以为朱翊钧一无所知,说得颇为详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