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当即表态道:「陛下,商会几个大盐商,都被海御史抄家了,正好施展拳脚。」

南北直隶的消息,正常赶路在二十天,加急的十五天,还想再快,就得跑死几匹马了。

两淮的事,都是加急处理,所以十五天前,也就是十二月八日,海瑞就已经给沈传印一众盐商抄家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揭过了这事。

具体怎幺改,还得看海瑞做到什幺程度,只能等届时再说。

他继续说道:「同时,为了使得盐引保持有效,那幺盐引就不得滥发,否则必成废纸。」

「所以这盐引的发行权,应当从六个转运司,收归到一处。」

「源出一孔,方便统筹兼顾,也好中枢追溯。」

这种一定程度上的金融货币,可不能将发行权留在地方。

高仪将这话在脑子过了一圈,只觉有理,不由暗赞了一声。

他开口追问道:「所以陛下是想,设个盐课衙门,统筹此事?」

朱翊钧点了点头:「盐引的定额、制售,都放在京畿,盐课司的统筹,盐的转运、盐引的分发,则另立衙门。」

「几个转运司和提举司的职权,可以适当收归一部分。」

张居正统率天下文臣,此时正该他接话了。

他环顾几位阁僚。

杨博全力支持,高仪认为可行,吕调阳只是怕过于激进,却也并不反对。

张居正心中有数后,也毫不拖泥带水:「陛下广怀天下,臣等仰服。」

「内阁感悟圣意,体察圣心,明日便会同诸位廷臣议论此事。」

「不过……具体官署的规制、官员品阶、权责,不是一日之功。」

大方向定了,但具体还得廷议论出个章程来。

此事涉及南北、吏部、户部、漕运、盐课,总要扯皮一段时间的,不是皇帝嘴巴一搭就畅行无阻了。

内阁要将此事落到实处,必然要耗费极多的精力。

如今近了年关,诸事繁忙。

户部要会计,吏部要考成,更别提秋粮还没入京,宣大和宁夏已经嗷嗷待哺了。

事情多,处理起来总会慢些。

既然要耗费不少时日,张居正自然得跟皇帝先说好。

否则皇帝又要觉得内阁不向着他,负气说什幺再打一遍天下之类的话——上次的事,很难不铭记在心。

朱翊钧明白老人家为什幺说这话,很是温和地点头同意:「这是自然。」

「两淮的事,还没出个结果,只是先让中枢准备起来,免得不好收拾两淮的烂摊子。」

「就到,春夏之交罢!」

「也好让盐商们赶上夏粮成熟。」

张居正见皇帝没有立马催逼个结果,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说到新立衙门,众人总算知道皇帝将余有丁一个司经局的叫来作甚。

这是内定了啊。

余有丁是三鼎甲、翰林编撰出身,比如今几位内阁辅臣出身还要高,例如张居正就只是二甲庶吉士出身。

又有日讲官、经筵官的资历,外放一个从三品之位,还是有的。

但是……都转运使就已经是三品官阶了。

新衙门若是想统筹六个转运司、七个提举司,至少也得有漕运衙门一般的规制,从二品起步。

余有丁就不太够格了。

想到这里,吕调阳不由提醒了一句:「这盐政衙门主官,至少要二品才够规制,陛下可有人选?」

朱翊钧一看众人表情,就知道在想什幺。

不由展颜一笑:「自然是有的,朕说与诸卿参详。」

「起复前武英殿大学士,少保殷士儋,如何?」

众人神色一变。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庶吉士出身,同样是先帝潜邸讲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