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涉及到兵事,历史上的事,也未必做得准。
既然不懂,还是不要搞什幺微操了,不然容易变成常凯申。
除了信任戚继光这等宿将,在庙堂上给予其支持外,更应该依靠国朝深厚的积累,用煌煌大势碾压敌方。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
吾日三省吾身呐。
王崇古不知道皇帝在想什幺,仍然一板一眼禀报着这一战的详情。
说到最后,他便开始请功:「内阁与兵部以为,此战发纵指示者、破敌冲锋者、同事驰驱者,遥为声援者,均当论叙。」
「尤推总理戚继光,兵备徐学古为首功。」
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是没有战斗力的。
至于验证覆核,自然由兵部跟御史去做。
朱翊钧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欣然从之:「可!」
当然,王崇古此来,也不是单为了请功这等小事的。
他顿了顿,又开口道:「陛下,此战之后,颇有些影响。」
「听闻,长昂如今被董狐狸软禁了起来。」
「而朵颜卫首领,夷酋兀鲁思罕、夷妇伯颜主赖宣谕,将原掳大明人口送还,并绑缚造孽部落伯颜阿都赤二名进献,乞宥罪复通贡赏。」
「兵部以为,事情在两可之间,请陛下圣裁。」
这就是一战打出效果了,朵颜卫内部乱起来了。
董狐狸不得不用激烈的方式,压制长昂。
而别的首领,也起了异样心思。
说罢,王崇古又跟皇帝解释了一番兀鲁思罕。
兀鲁思罕是朵颜卫的领主之一,董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叔,对部落首脑听调不听宣。
但这一部,惯是墙头草。
嘉靖时屡屡袭扰边境,但若是别部犯边,这一部,又会密告边将。
隆庆时朝廷尝试封赏,兀鲁思罕却时常前脚接受赏赐,后脚继续掳掠。
如今只是见形势不妙,又开始骑墙了。
而绑缚的伯颜阿都赤,自然就是手上染过大明朝边将鲜血的敌酋了。
朱翊钧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兀鲁思罕部,他倒是有所耳闻。
历史上万历二年,也就是明年,董狐狸再度劫掠喜峰口,兀鲁思罕便听从朝廷的命令,有所阻止。
三年,长昂犯边,向其借兵,兀鲁思罕也严词拒绝,并密告朝廷。
随后长昂兵败,还架着长昂到边关请罪。
当然,随着明朝逐渐虚弱,这一部又立刻倒戈。
频繁襄助长昂,劫掠辽东等地。
总之,就是一条喂不熟的野狗,畏威而不怀德。
朱翊钧沉吟一下,开口道:「伯颜阿都赤枭首示众便是,至于贡赏……」
「若是能促成互市,朕也不吝封赏。」
白嫖?想得美!
以前是朝廷不愿意打,现在朱翊钧可不介意这种,与小部落间的小规模战争——不持续放血,怎幺好好做生意?又怎幺安心归化?
想要封赏?那就真的做点业绩出来!
王崇古点头应是,便要退下。
朱翊钧突然叫住王崇古:「王阁老。」
王崇古重新站定,躬身听着。
朱翊钧想了想,认真开口道:「土蛮汗扰边不断,朕的意思是,开中法复行之后,先将蓟辽的粮仓填满。」
「阁老以为如何?」
王崇古一惊。
先填满蓟辽粮仓,这是要为大战做铺垫?
不过相应地,宣大自然得往后排一排。
他迎上皇帝目光,陷入了迟疑。
朱翊钧见状,叹了口气,再度开口道:「卿的父亲王瑶、伯父王文显、兄长王崇义,既然都是西北盐商义士,不妨能者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