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屠羲英从容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低眉垂目,沉默不语。

过了好半晌,屠羲英才缓缓道:「陛下,臣不是不欲做官,实是水土不服,一到鸿胪寺坐班,就身体不适。」

「臣请回南直隶。」

朱翊钧差点气笑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是吧?

搞了半天,考取功名是为了衣锦还乡,等着退休享福?

这厮历史上就是这个月溜回南直隶的——「鸿胪寺卿屠羲英,以水土不调改补南京衙门。」

至于回去干得怎幺样呢?

评价不一。

南直隶同僚对此人很是夸赞,称其为士林楷模,陈敬宗后第一人。

而南直隶的学生就不一样了,骂其有损师德,行事乖张。

同僚夸赞,却让整个国子监学子都联合起来排斥的官僚,都懂是什幺成分。

发展到最后,南京户科给事中王蔚看不下去了,参了屠羲英一本,说其行事乖谬,有亏师范,以致生徒丛怨。

不慕功名的含金量。

朱翊钧都懒得答屠羲英所请,挥了挥手,给人打发出去了。

待到屠羲英走出考功司官署门槛之后。

朱翊钧才转头看向一众庶士吉:「诸卿之中,有无不慕功名的?」

「现在说与朕知道,还能尽早成全。」

李得佑连忙出列道:「陛下,此人矫饰伪作,一眼可知!」

「心中既无国家百姓,亦非不慕功名。」

「乃是效仿吏部尚书陆树声,邀买名声,东施效颦耳!」

「臣等岂能步其后尘?」

朱翊钧一乐。

你一个伏阙的,现在都会批评别人邀买名声了。

这时候,吴中行也出列感慨道:「陛下,臣今日得见此辈之尸位素餐、不知廉耻,才始知考成法之必要。」

「这等邀名养望,不事公务之辈,尚不如我翰林院同侪(chai)之万一。」

他就差说一句我上我也行了。

说罢,吴中行还朝张居正投去一个眼神,饱含理解、后悔、歉意,复杂至极。

张居正本是目不斜视,随后越想越气,拧着眉毛狠狠瞪了吴中行一眼。

小皇帝自然没看见场上的小动作。

将屠羲英的案卷递给李得佑,让众人传阅。

这时候,坐在大堂中的申时行,终于忍不住起身,开口提醒道:「陛下,按考成法,三年不合格,才罢官免职。」

「此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还请陛下斟酌处置。」

虽说屠羲英这样有些气人。

但考成法白纸黑字公布出去的,初期不合格,还有改正的机会。

皇帝金口玉言是一回事,内阁和吏部的信用又是一回事。

话音刚落,温纯当即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虽不应罢官免职,却也需略作惩戒,警醒朝臣一二,否则朝臣见其无碍,便争先效仿,臣惟恐日后法不责众。」

高仪看了一眼吏部两人,与张居正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都没开口。

按理来说,考成法的事,一直由内阁处置的,皇帝从未插手。

眼下张居正与高仪,至少应该表明一下存在感。

但中枢有惯例。

为了平衡乡党,向来是南北混用。

譬如,但凡首辅是南人,都御史则多用北人。

同样地,申时行以南人掌吏部,皇帝不放心,便特意让高仪荐了温纯这个老秦人。

眼下因为屠羲英这个南直隶人士有所分歧,内阁反而不好多说什幺,免得皇帝多心,以为考成法真的起了党争之事。

好在小皇帝还是很明事理的。

只见朱翊钧摇了摇头:「朕不通政事,只是带庶吉士等视阅一番,如何处置,自有规制,二位卿届时报与内阁便是。」

他看向张居正、高仪:「劳烦二位先生了。」

二人连忙回礼。

张居正暗暗松了一口气,不由老怀开慰,看来皇帝确实是一时兴起,并不是急着收内阁之权。

朱翊钧收回视线,随意开口道:「吴卿说,翰林院的同侪远超此辈,且让朕看完再说。」

转而朝邓以赞颔首示意:「让赵志皋进来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