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待其加封「札萨克图汗」的汗号时,数万铁骑南下之事便必然会发生。

在这个窗口期里,土蛮汗不会想轻启战端,他要纵横捭阖,要周旋于长生天与那位活佛之间,要与俺答汗明争暗斗,无瑕顾及大明朝。

正因为抓住这个关键,王崇古才准备趁机清扫了朵颜卫。

保持克制,需要双方的默契,所以朱翊钧必须一再嘱咐戚继光,不要生事。

戚继光闻言,疑窦丛生。

他错愕道:「朝廷要对朵颜卫用兵,难道不是要清除土蛮汗的耳目,为扫平北患做准备?」

朵颜卫虽然侵扰繁多,但对蓟辽构不成大的威胁。

更多的还是作为蒙古左右翼耳目存在。

如果只是单单对其动手,那就显得没那幺必要了。

他一度以为,这是朝廷准备对鞑靼大举用兵的预兆——不说立刻,至少是有这个心思才对吧。

甚至他奏疏都写好——戚继光向来是爱呈策的,隆庆前四年里,先后呈了《请兵破虏四事疏》、《请兵辩论》、《定庙谟以图安攘疏》、《练兵条议疏》、《上军政事宜》等奏疏。

结果皇帝现在竟然说,中枢是兴兵只为止戈。

这大大出乎戚继光意料。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面色肃然摇了摇头:「确是清除土蛮汗耳目,不过并非准备此时扫平北患,而是为了让彼辈消停几年,不来牵扯我朝,好让我等留出精力着手倭患。」

「朕知道戚卿报国之心,不过,海运疏通之前,朝廷是不会对北方用兵的……」

土蛮汗蠢蠢欲动,为大战做准备,朱翊钧又何尝不是。

北方现在为什幺不能打?

因为要对北方用兵,必然是旷日持久的大战!

对于旷日持久的大战而言,关隘不在于有没有钱,而是因为太烧粮了!

如今两淮两浙的粮食运送到蓟镇损耗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往往十成要耗去四成!

其中山道抛洒、遇雨霉变、沿途贪腐……数不胜数的原因。

至于屯田或是就近的省,则根本没有那个体量迅速补足一场大战的战时消耗。

只能等海运!

通了海运之后,大船能从浙江、南直隶直入蓟州。

届时,粮食补给、日用物资,才能轻而易举送到蓟州。

如此才能支撑旷日持久的作战。

在这之前,朱翊钧碰都不想碰那位蒙古大汗。

而为了保证海运的正常运行,必然要先着手处理倭寇——各港口有驻军防备是一回事,尽可能扫清倭寇又是另一回事。

这便是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

戚继光听皇帝解释完,沉默了片刻。

而后才缓缓道:「陛下,届时平倭,可有臣用武之地?」

对鞑靼,戚继光只有国雠。

但是对倭寇,则更多一份私恨。

从有记忆起,倭寇对登州的袭扰没有停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自他十七岁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后,更是屡次侵扰他的所司掌的屯田。

也是那时,他写下了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来警醒自己。

如今听到中枢的庙算,岂能不想南征北战呢?

朱翊钧失笑:「那就看卿这一仗的成效了。」

「要是能给北边打出数年的安生便未尝不可,若是不成,那蓟辽恐怕还是离不得卿。」

如果能擒杀董狐狸,消灭骨干青壮,进而扶持长昂,将朵颜卫从土蛮汗的耳目,变成大明朝的附属,那自然好说。

但若是给董狐狸逃了,那戚继光就走不开身了。

戚继光闻言,重重一礼下拜。

朱翊钧将人扶起,随意道:「朕继续说。」

「这其二,乃是内阁与兵部给朵颜卫有一个定位,那便是安心养马。」

「所以……牧场不要损毁,牛羊便不要留了。」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不喜欢互市,等快饿死人就老实了。

土蛮汗能襄助?他能用这幺多粮食牲畜养活整个朵颜卫吗?

俺答汗会援手?可惜右翼也不是做慈善的。

届时,除了大明朝,没有任何一方能帮朵颜卫过冬。

这就是一根无形的链子,不想归附也得归附。

戚继光略有迟疑:「陛下,夷人多以牛羊为食,若是没了吃食,臣唯恐适得其反。」

朱翊钧点了点头:「所以杀了董狐狸后,要跟长昂互市,马价按照宣大互市的价格,再溢价一成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