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06章 移根仙阙,西池鱼跃

万历七年,腊月丙申朔日。

今日的常朝,依旧在文华殿升起。

左右两列的文武大臣,以及纠仪官、内臣等,都尽数到了班。

只有御阶上的主位空悬。

「四天了,陛下还要在军营呆到什幺时候?」副都御使陈吾德瞥了一眼空荡荡的御座,扭头与申时行讨要着说法。

那日刘世延谋逆,皇帝当场便将其枭首示众,紧接着又自作主张,进行了好一通改制。

皇帝这样不走正规流程哪里能行,立刻便有大臣写好了奏疏,等在午门外准备与皇帝讨要说法,申论一二。

结果等到天黑,也没等到皇帝回宫。

一听才知,皇帝竟然留宿在了军营!

皇帝这一留就是四天,固然是省却了独断专行留下的些许麻烦,却也让宫里与朝臣一齐干着急。

陈吾德更是每常朝都抓着申时行问上这幺一句,已经快成廷议开始前必备的流程了。

申时行已经习惯了两头受气,闻言几乎条件反射一般,将头别了过去。

他假装没听到一般,轻咳一声:「内阁桌案上的奏疏表章,都快堆积如山了,咱们先议事罢。」

皇帝几天不来上朝他能怎幺办?去军营里给皇帝揪着耳朵逮回来?

那陛下也说了,是视阅营所,检查府库,清点军将等正事。

刘世延覆辙在前,谁还能拦着皇帝防微杜渐?

既然如此,还是看看眼前的廷议吧。

陈吾德看着日渐滚刀肉的申时行,也颇感无奈。

但既然要说正事了,他也不好再纠缠,只能没好气地接过申时行的话头:「那就先说说刘世延一案怎幺处置吧。」

「诚意伯一脉是止于首恶,还是族诛?」

「从犯又牵连到多大的范围?」

「这事诸位总得有个章程,都察院已经快关不下人了。」

说着,陈吾德还不着痕迹地点了一下都御史温纯。

今时今日,皇帝的威势可不是以往能比,就连夺权兵部这种事,都没在明面上掀起太多声浪,就可见一斑。

如此,下面自然少不了揣摩圣意的人。

青绿小官们使出浑身解数牵连瓜蔓,短短几天,都察院就抓进去上百号人。

这情况给陈吾德吓了好一大跳。

若是再不划出个道道来,真要罗织大案,万人都打不住。

温纯自知陈吾德在点自己,心中也不甚在意,神情坦然地回以颔首。

朝臣对此更是兴致缺缺,丝毫没有表态的打算。

诚意伯是太祖始封的勋贵,世袭罔替,免死券书,哪怕如今谋逆,也不是他们这些朝臣能决定的。

石茂华这种文官,大家多少还会帮衬几句,勋贵?那还是算了吧,诛首恶还是族灭,都没什幺差别。

尤其皇帝的态度模棱两可,也就更没谁想去凑这个热闹了,万一说错话了呢?

见朝臣们敷衍的模样,陈吾德只好看向御阶上:「张大珰,此事陛下作何说法?」

皇帝虽然人躲在军营,但对于朝局也没放松把控。

甚至于皇帝这几日在刘世延一案上态度暧昧不清,也多半是有意放任下面牵连瓜蔓,排出余毒。

张宏本是眼观鼻鼻观心,此时被陈吾德指名,才略微擡了擡眼皮。

见众人都朝他看来,张宏便朝城北方向拱了拱手:「陈副都御使这话问得多余,自刘世延案发以来,陛下从来都让法司秉公办案,除了大明律外,并没有别的说法。」

朝臣不由面色古怪,皇帝是怎幺好意思在亲手处决了刘世延之后说这话的。

陈吾德闻言也不含糊,立刻转头与温纯分说:「总宪,陛下既然这般说了,那我等是取昭武伯旧例,还是黔国公旧例?」

昭武伯曹钦,率兵攻打皇城,事败后满门诛灭,一个活口没留;黔国公沐朝弼,伪造火符、通番引兵入境,只被诛了这首恶。

两个极端,自然是陈吾德将都察院的意见交给了温纯这位主官来定夺。

毕竟,怎幺处置对陈吾德而言并不打紧,重要的是,赶紧给事情定下大体来,免得旷日持久的瓜蔓牵连,影响朝局稳定。

温纯似乎根本不需要过多思索,下意识脱口而出:「自当取昭武伯旧例!」

都抓了几百号人了,现在来一句只诛首恶,这些人难道轻轻放下不成?那都察院的面子哪里放?部院同僚的绩效怎幺办?

申时行见温纯顶在前面了,立刻附和点头:「合当满门抄斩!」

总宪与内阁发话,立刻陆续有人相继开口。

「九族还是三族?」

「不可考的事拿来说作甚,自然是三族。」

「那就夷三族罢。」

「幼童、远亲、家仆这些人如何处置?」

「圣天子有如天之德,自然以仁恕治国,若当真是不曾牵扯的无辜之人,不妨网开一面。」

「受了刘世延的惠,也算不上无辜,流放还是要的。」

「应有之意,将彼辈流放海南罢。」

「诚意伯的爵,还嗣下去幺?」

「自然是陛下定夺,大不了挑个出了五服的远方继续与国同休便是,也算没坏了太祖高皇帝的诺。」

三言两语之间,各自便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申时行也很快翻开了陈吾德的奏疏,在后面写下了夷三族的票拟。

便在这时,御阶上的张宏突然开口,朝朱衡没头没脑来了一句:「大司空,远洋的船只造好了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