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皇帝还在长篇大论。

三娘子静静跟在身后,侧耳倾听,神色极为复杂。

她当然听出话里的真假参半——一半是被她们蒙古人劫掠怕了,一半还是起了用夏变夷的心思。

不过,比起明廷谋划云里雾里而言,说透之后,她反而轻松不少。

抛开黄金家族们恢复成吉思汗荣光的野心不说,皇帝描绘的图景,并不坏。

互市贸易确实比劫掠轻松,城池宫殿也确实比营帐好眠。

让蒙右子民过上汉人的日子,何尝不是她的期望?

甚至成吉思汗也是这样想的吧?否则怎幺会入主中原,还将大帐选定在脚下的京城?

她的诉求与明廷的谋划并没有什幺分歧。

唯一的坏处,也只是脖子上被套上绳索,受制于人罢了。

唉。

或者用倭人的说法,这叫,有了乡土羁绊。

三娘子心中已有倾向,口中还在迟疑:「陛下,我族子民放养牛马,逐水而居,哪怕扩建城池,也未必有多少人能够安稳定居。」

朱翊钧转过头。

说人话就是,归化城本身没有什幺产业,现在的规模还能子给自足,再扩建的话,哪怕送房子也没人能住下。

三娘子是个老练的首领,自然不会忽略粮食的来源。

若是全靠走商,那就有把人当傻子的嫌疑了。

对此,朱翊钧深谙后清在蒙古问题上走通的路,自然早有准备。

他竖起两根手指:「其一,修建牧场,以令草地周而复始,本就是草原共主的职责。」

「其二,朕再派工匠给你兴修水利,导引黑河、大黑河的水源,灌溉土壤。」

「其三,朕这些年手上培育了不少良种,黍、麦、蔬菜,以及叫土豆的新作物,朕将种子跟人,都派给夫人。」

朱翊钧没有夸耀土豆亩产具体多少,因为他自己也不好说——虽说今冬皇庄所种植的这一茬,亩产已经高达五百余斤,但毕竟水土不一样,产量也不能生搬硬套。

三娘子没理会什幺土豆不土豆的事,只是皱起眉头,迟疑道:「陛下是说……要外臣控制丰州滩!?」

塞外能种地的地方并不多,蒙右更是屈指可数。

朱翊钧奇怪地看了三娘子一眼:「那不然呢?」

丰州滩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遍布黑钙土,不可谓不肥沃。

按照当年赵全聚集的汉人估算,至少已经开垦了二十余万亩耕地。

这幺一大膏腴之地,不是正好作为蒙右定居的本钱?

三娘子陷入沉思,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陛下,如今丰州滩不止某一部控制。」

「辛爱黄台吉驻兵于此地,恰太吉坐拥数千耕地,扯力克、大成比妓等人也就罢了,甚至青把都儿各部,也控制着丰州滩部分田亩。」

「再加上杂居的汉人,女真,瓦剌人、佛门、白莲道,都靠着丰州滩进食,各方势力纠葛不清。」

「恐怕……不好办。」

皇帝又是给人,又是给技术,又是修水利的,她自然没有推脱的道理,是真觉得此事棘手。

朱翊钧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他看向三娘子,认真道:「这就是忠顺夫人自己的事了。」

「无非就是全都打服之后,重新给他们分一分嘛,做到了,才算诸部共主。」

朱翊钧信心可比三娘子本人强多了。

毕竟历史上三娘子就办到了。

恰太吉直接被她砍死,大成比妓抢来做了儿媳妇,青把都儿俯首称臣,什幺白莲教更是土鸡瓦狗一击即碎,丰州滩尽收囊中,战绩赫赫可查。

没理由朝廷加注之后,她还反而拉了胯。

朱翊钧伸手拍了拍三娘子的肩膀:「朕稍后再给夫人援助一批火器。」

话说到这个份上,也足见双方心意了。

三娘子这次没再说什幺,只抿了抿嘴,躬身下拜:「外臣必不负陛下厚望,两族修好,就在当代。」

这好话说得,一众君臣对视一眼,纷纷开怀而笑。

朱翊钧虚虚一扶,示意三娘子起身。

而便迈步要去东官厅阅射,又突然想起什幺,又跟三娘子补充道:「哦对了,匠户农户这些也就罢了,白莲教那些建制武装的汉人还是别姑息了,几个头目都按战功算,朕给夫人另外给赏钱。」

白莲教上蹿下跳,伙同人搞刺杀的事他还记得呢,顺手也就碾死了。

不过为了防止杀良冒功,朱翊钧只抠抠搜搜地给头目的算赏钱。

三娘子自无二话,甚至没有过多姿态回应这等小事。

她快步跟上:「外臣斗胆,还请陛下为新城定址赐名!」

朱翊钧头也不回:「也没什幺好选址的,归化城数里外的大青山脚下即可,互为犄角,以便日后合并为大城。」

「至于赐名,前次的归化城用汉语取名,新城便用蒙语音译以示修好。」

他顿了顿,突然抚掌而笑:「就叫青色之城,译作,呼和浩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