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从万历六年开始的福建试点,万历八年九月试点结束,推行全国,最后到万历十年末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时间算下来其实,全国清丈,也就两年多时间。
但真的开始翻阅资料,才发现这个时间不太够,很多地方的清丈,根本就是应付了事,数据严重失真。
最典型的就是文中孙不扬这种手段,清丈外包一一「缘令民自供报,未尝履亩丈之」
还有湖广,跟河南的吴巡抚一样,犯了严重的刚克错误一一「奉行太过,悉求增以为功」
缩弓取盈、虚增地亩,将山坡、湖荡、屋基,乃至坟墓,全都算成了田亩。
统一大小亩,也在清丈后期有名无实。
书中为竟全功,必然要排除这些错漏,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会比历史上更多。
这些都是初步查阅资料,拟定大纲时想不到的。
最近几章写的舆论反柔克,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引出来的。
因为作者发现,在那样的舆论背景下,士绅不可能不用上这样的武器。
为了抗拒新政,反动派会主动与各种次一级的矛盾合流,比如说无法回避的地域矛盾(当然,
也可能是其他),进而演化成更为声势浩大的矛盾。
所以越写到后面,各种予盾就越发盘根错节。
这也是下一卷作者在参考太祖和成祖皇帝南巡时,最强烈的感受。
额,也不知道在说什幺,反正都是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