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张四维急,很急很急,因为皇帝划出了清晰的界限,那就是宣大的窟窿堵上的那一天。

可是长城鼎建,动辄三五年,这《世宗肃皇帝实录》到那时候就写完了,张四维到那时候再回朝,黄花菜都凉了。

九月十五日,大明皇帝朱翊钧习武结束之后,乘坐车架前往了北土城,按照既定好的章程,阅视了京军。

戚继光、杨文、马芳、麻贵、李如松等一众在北土城武英楼觐见了陛下,汇报了新京营的若干遴选组建情况。

一个掌令官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报!蓟州参赞军务吴兑塘报!北蛮小皇子和董狐狸,趁秋高马肥,纠集三万兵马,随时叩关南下,已至北古口外四十里!」

朱翊钧眉头紧蹙,站起身来说道:「戚帅随朕回京,还请诸位枕戈待旦。」

朱翊钧的车驾就在辕门外,朱翊钧让戚继光上车同行,向着京城而去。

「陛下,这件事有点古怪。」戚继光看着皇帝担忧的神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朱翊钧疑惑的问道:「古怪在哪里?」

戚继光面色凝重的说道:「臣疑虑有二,一,臣未曾收到墩台远侯夜不收的哨报,而且这塘报上,并无蓟州总兵官陈大成的书押和印绶,也就是说,是参赞军务吴兑,自己禀报的。」

「墩台远侯,夜不收哨,于景泰年间,由宣大总兵杨洪初创,至今已有三千余人,皆是我大明军斥候,百余年见,深入虏营探听情报,臣为蓟州三镇瞭山,并未收到墩台远侯奏闻,一个参赞军务是如何比我大明墩台远侯还要先一步知晓的?!」

墩台,就是长城的台子,远侯,就是深入草原的斥候,夜不收哨,就是夜里不用回来,在草原活动。

墩台远侯夜不收,至今已经百余年,是一套完整且运作良好的情报系统,分为抓生、哨报、守哨、督哨、爪探、走报、传事、墩台、坐塘、报警、瞭山等职务。

瞭山,就是这个情报系统一镇的总头目,通常由九边军镇的总兵官兼任。

戚继光是三镇瞭山,梁梦龙、陈大成等还在蓟州。

北虏来犯,三万人之众,怎幺可能瞒得住墩台远侯的眼睛,就这幺轻轻松松的离北古口,四十余里了?

之前戚继光在北古口、喜峰口等地挫败董狐狸,就是带着一众夜不收在草原上探查,确信北虏无力南下后,戚继光才肯入京领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容禀,臣第二疑,北古口打疼了北虏,董狐狸的侄子被我部生擒,这董狐狸回去也要休养生息一段,才能招募更多的人马,进攻和防守都是有间隔的,董狐狸哪来的这幺多人?」

「三万之众,十数万匹马,若是真的来犯,京畿早就遍地流民和流言了,怎幺会如此的安静?」

朱翊钧只是个十岁人主,他没有任何的参战经验,他思虑再三才开口说道:「戚帅的意思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气转暖,水暖和了没有,竹林外的桃树,和水中的野鸭最先知道。

若是北虏摆出这样的阵仗来犯,那十几万的马蹄声在北古口外四十里响起,边方的百姓,早就开始向内逃亡,流言蜚语哪里都是了。

「臣请往北古口探看。」戚继光俯首说道,是不是,亲自去看一看就知道。

朱翊钧却摇头说道:「如此,不急,回京廷议过后再说。」

回京之后的朱翊钧直奔文华殿,连干清宫都没回,两宫太后都没见,直接到文华殿,让冯保传旨文渊阁,传旨文武廷臣廷议。

张居正和吕调阳第一个到,俩人坐班的地方就在文华殿对面的文渊阁。

而塘报已经传到了兵部,兵部大司马谭纶是第二个赶到的文华殿的,谭纶和戚继光沟通了一番,彼此心中皆是疑惑。

两宫太后听闻北虏南下,也赶到了文华殿的后殿,等待着廷议的召开。

朱翊钧颇为淡定的坐在月台之上,甚至还有闲情雅致看了会儿书。

戚继光在京城内,蓟州、永平、山海关有戚继光训练的十万军兵,朱翊钧还不信了,北虏能跑到文华殿内,砍了他的脑袋不成!

朱翊钧一点都不慌,倒是葛守礼略显焦躁。

「此事,先派快马至北古口闻讯,快马加鞭,来回三四个时辰的事儿。」张居正和戚继光、谭纶深入交换了意见之后,决定不做戒严,而是先探听情报真假为宜。

「我去吧。」戚继光觉得还是亲自跑一趟,万一真的是北虏寇边,他立刻接过指挥权,就可以指挥边军攻守,京畿也不需要太过于焦虑。

隆庆二年,戚继光由南到北,至今也有五年时间,也不是说戚继光看不起北虏,轻敌大意,在戚继光眼里,北虏和倭寇都差不多,不经打。

戚继光从不轻敌,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这也是他每战必胜的原因,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戚继光每一战,最先思考的都是,自己会怎幺输掉,而后,每一次赢的都是他。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戚继光不认为北虏强大,从战胜的角度出发,戚继光从不会小瞧任何的对手。

「戚帅稍安勿躁,有可能是摇唇鼓舌。」张居正面色极为奇怪的说道:「彼时戚帅还未回京,隆庆二年,有人为了破坏隆庆二年与俺答汗和议之事,就曾经捏造塘报,诓骗巡抚参赞,引京中戒严一月有余,用度数十万银,却是笑话一场。」

「这才有了戚帅北上练兵之事。」

张居正说起了过往,面色可谓是五味成杂,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塘报都敢造假,搞得京师戒严一月,却是自己吓唬自己,花了几十万银子,耽误京畿耕种,坚壁清野,结果到头来,却是一场虚报,而虚报的那个人,现在是大同巡抚方逢时。

隆庆皇帝到这里也意识到了问题,这才同意了戚继光北上练兵之事。

这也不算什幺稀罕事儿,嘉靖年间,兵部的印绶都丢过。

朱翊钧和戚继光都互相看了一眼,戚继光眼神里都是震惊!

朝堂这池子水,不能这幺搅和。

连塘报都能捏造,吓唬朝廷,这胆子实在是太大了,而这次吴兑的情报,究竟是不是虚报?

阅读《剑经》长兵武器熟练度+20,对练长短兵熟练度+100,弹弓打鱼:精准度+20,动态瞄准能力+10,站桩及训练,体力+0.3,耕种:推广番薯,大明稳定度+3,人口预计+2。感谢书友「小飞毯」的100000点打赏,万分感谢,为盟主「小飞毯」贺!!!!感谢支持和认可,万分感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