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不喜欢张居正的原因,是徐阶逼迫胡宗宪瘐死的时候,张居正仍然是徐阶的同党,是徐阶的学生,张居正没有阻拦自己的老师加害对国有功之臣,坐看胡宗宪瘐死,求荣得辱。
张居正那幺厉害,他救了那幺多人,为什幺不能像救戚继光一样,救一下胡宗宪呢?
张居正就像是大明的救世主一样,即便是徐渭也希望张居正能够降下公平和公正来,而张居正的恩泽没有照到徐渭,所以徐渭对张居正心生怨恨。
就像张居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第一次谈到了缙绅对大明的消极作用那样,善待小民,给予小民的公平和公正。
为什幺张居正那幺吝啬,不肯给胡宗宪一些公平和公正呢?那时候胡宗宪连官身、功名都被褫夺了,政治性死亡的无害人物。
这是典型的大明人的思维模式,诚恳的期盼着有一个力挽狂澜的明主,让苦难的生活,能够喘上一口气,哪怕是那幺一口。
而这种思维方式,真的能够得到回应。
仅仅大明就先有于谦救了大明的社稷,又有张居正不顾一切的想要为大明续命。
汉室江山,代有忠良。
这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忠良,大抵就是高道德劣势带来的最大好处。
徐渭真的不喜欢道德,但大村纯忠说的有道理。
「那幺家督打算如何?」徐渭笑着问道。
大村纯忠再拜,大声的说道:「我会改信,我会把长崎和茂木这两个地方,献给贵使,如果做不到,这些天兵天将,要我的命易如反掌,我只有一个卑微的请求,杀掉那些为恶的恶魔吧!」
「很意外,你居然会用成语。」徐渭的关注点很怪,这个大村纯忠居然会成语,徐渭好奇的问道:「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你知道他的出处吗?」
大村纯忠完全跟不上徐渭的思路,他在献土以求苟安,徐渭为何盯着他会用成语这件事,他呆滞的说道:「我不知道。」
徐渭解释道:「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同篇又曰: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最少在汉代时,易如反掌这个成语就被总结了出来。」
「你既然如此诚心,那幺就答应你了。」
「谢过天使!」大村纯忠连续磕了好几个头,他跪在地上,尽量让自己俯首帖耳,却用力的擡头,用一种古怪的姿势问道:「天使,我有个不情之请,我能在馆驿待几天吗?我怕我出去会死。」
「原来你知道你在与虎谋皮?你求于我,就不怕与虎谋皮吗?」徐渭一愣,看着大村纯忠带着玩味的表情问道。
大村纯忠并不蠢,他只是怂,他很精明,他知道泰西人的可怕。
泰西人是大老虎,大明就不吃人吗?
「大明要的再多,也没有泰西人的胃口大。」大村纯忠是真的这幺想的。
他想破了脑袋,大明顶多就是要吞并整个倭国,让倭国变成大明的一个省道,这对倭国是恶事吗?这对倭国是大好事!
能做大明的狗是一种荣幸,总比跑来跑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野狗要强得多。
「那你就在馆驿住下吧,顶多两三日就有了结果。」徐渭摆了摆手,让大村纯忠退下来了。
而孙克毅终于看明白了徐渭的图谋,坏事是泰西人做的,美誉由大明人拿到,这就是既要又要,既要长崎这个港口、这个跳板,也要在此地的民心和统治基础。
徐渭和教会巡察使的沟通,不过是为了激化矛盾而已。
「先生,从一开始就知道教会要放火吗?」孙克毅有些拿不准的问道。
「不,我不知道,我没料想到他们那幺坏。」徐渭摆了摆手说道:「跟他们一比,我就像是圣人一样啊,这些泰西人真是该死,逼着我做惩奸除恶的善人!」
「我明明是来做恶人的!简直是太可恶了。」
「持中啊,你要记住,任何的谋划,都是根据形势变化而决定,这是因势而定。」
孙克毅的字是持中,徐渭才这样叫他,他答应神父可以提供武力保护是真的,他答应大村纯忠要为长崎大火中丧生的人报仇也是真的。
只不过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决定发生了改变而已。
「学生明白了。」孙克毅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麻副爷,接下来的事儿就交给你了,跟大村纯忠沟通好,把教会那五十九名传教士统统抓起来便是,不要杀了,抓起来,一点点的抖搂他们的罪行。」徐渭并不打算直接把人杀了,而是把人抓起来,将他们的罪行一点点的展现出来。
「嗯。」麻锦点头,带着一众钢浑甲军兵准备去清理教区。
抓捕传教士,可是大村氏家督大村纯忠的请求。
历史上,大村纯忠献土以求苟安,派出天正使团访问欧洲之前,的确有一场大火,当然所有的文献里记载,都是说意外,到底是不是意外,小吾觉得不是意外,这些传教士飘摇过海,就是到长崎,传播爱与和平的吗?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