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矛盾说一出,大明的发展脉络就变得清晰无比,就是螺旋上升,上升不总是发生,但现在上升时,能做的就是让上升高度的足够高,在滑落的时候,也不会跌落到比过去更差。

无畏结局,但求无悔,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笑了起来,先生的目标总是如此的明确且清晰。

「陈泽明既然认为做得不对,就派他到松江府和申时行申巡抚做搭档吧。」朱翊钧对监察御史进行了升迁,派他前往松江府做巡按御史,和申时行搭档。

陈泽明不是个贱儒,他喜欢走访,脚踏实地的官员,留在京师做个只是清谈的清流,实在是太浪费了。

陈泽明的走访,不是糊弄皇帝、糊弄朝廷、糊弄自己,而是深入了朝阳门外民舍,对交通阡陌、土地归属、商业规模,乃至盐、油、豆、酒等各类杂货走访,甚至包括了朝阳门外有多少家煤行、有多少擡柴夫、有多少娼妓等等,他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展现在自己的奏疏里,好的坏的都写在了奏疏里。

陈泽明不是贱儒。

廷议继续,户部对密州、宁波、福建、广州远洋商行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自今日起,大明每个月五十条三桅、五条五桅船将会按照各商行的贸易量进行配给,不再是松江府一家独大吃独食,固定份额之外是增长的份额,比如去年大明每个月的三桅已经达到了七十条,五桅达到了十二条,超出的部分,分给哪家商行,船引的数量,都定出了章程,章程并不复杂,就是贸易量说了算。

这是大明朝廷对远洋商行的考成,而且根据朝廷的规矩,五年为一期,会淘汰一处的远洋商行降级为商帮,而后选择新的地方组建新的商行。

「黎牙实的游记刊登在大明的杂报上,颇受欢迎,过年前,他写了篇游记,讨论了大明经济羁縻的落后。」万士和将几份杂报分发了出去,大明明公们看完,脸色都不好看。

泰西霸主费利佩在学习大明,大明同样在学习泰西,泰西的经济羁縻成果就很值得大明借鉴,毛呢官厂,就是大明借鉴的典型。

当然黎牙实那个家伙在游记里总是说些大实话,惹人不喜。

「朕算是看出来了,他早晚得死在这张嘴上。」朱翊钧看完了杂报摇头说道:「但他说得对,朕便不能杀他。」

黎牙实的汉话已经极好了,拉丁文因为缺少使用环境,他现在写游记,都是用汉话写,而后翻译成拉丁文,而且有时候他还会提笔忘词,不知道如何用拉丁文去精准表达他想表述的意思。

黎牙实的游记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知道,他写出来的游记,泰西人短时间内很难看得明白,他的读者在大明,所以用汉话写更加合适。

黎牙实说:

【大明现在的海外开拓、经济羁縻的手段,就像是大姑娘上花轿,扭扭捏捏,想要利用商贾们去海外抢回真金白银,又怕商贾们不受控制,纸鸢断了线,放纸鸢的失去了纸鸢,纸鸢不知道会掉到何处。

怕!怕!怕!怕到最后一事无成。

可以理解朝廷的瞻前顾后,因为东南的倭患持续了二十多年,都是因为满足不了商人们巨大的胃口,商人裹挟亡命之徒,再加上倭寇,才酿成了大祸。

相比较大明在开海上的谨慎和小心,泰西的开海,总是显得非常莽撞,既没有强大的水师,也没有商品的优势,一头扎进汪洋大海里,随波逐流的种子,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朱翊钧对黎牙实的游记,是比较赞同的,黎牙实是泰西人,泰西的开海,主打一个冒险,他对大明开海的扭捏是看不明白的,他很难理解,因为他在大明生活了很多年,但不是大明人,他不明白这种冒险和莽撞,对于两百多岁的大明而言,有点过于激进了。

朱翊钧对明公们的担心,也很理解。

大明的战略一旦转向全面收缩,失去了海贸的厚利,庞大的水师无法维持,大明开拓的总督府就会变成威胁大明东南漫长海岸线的海盗窝,大明恐怕要维持支付庞大的代价,来保证海岸线的安宁。

大明反反复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反复了两百多年了。

「黎牙实这篇杂报刊登后,引发了很多杂报的跟进,许多笔正也在讨论这个事,觉得现在朝廷在开海事上,显得有些畏首畏尾。」万士和之所以专门提到了这份杂报,是提醒大明皇帝,要注意民间这种论调的出现,大明民间已经对大明保守的开海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嫌朝廷迈的步子太小了。

「要让他们开海,他们打算怎幺做?」朱翊钧好奇的问道:「笔正们都是怎幺说的?」

「全面开放五桅过洋船商舶的图纸和技术、完全放开禁物、商舶市舶司从每条船抽分改为自报关抽检、完全放开船引不必报备可下海、撤销对倭国商贸的禁止等等。」万士和的声音越来越小,更过分的他还没说,说出来,他怕皇帝亲自去砍人。

他们要的是: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