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得给自己找体面,找台阶下,主要是京官们有一个担忧,万一,上疏骂凌云翼,陛下把上疏的人,放到凌云翼的手下做事,如何是好?陛下他啊,真的干得出来!
哪怕凌云翼是宽宏大量的君子,那在凌云翼手下做事,也是胆战心惊,况且凌云翼从来不是个大度的人。
姚光启都被凌云翼给带走了,再回来脸上多了道疤,虽然姚光启说那道疤是为了保护海带,被海寇给砍得,但是朝官们不信,都觉得是凌云翼干的。
所以,没台阶也要自己找台阶下,光速切割,跟这件事不要沾染上一点关系,这就是明哲保身的身段柔软。
「陛下是如何容忍这帮人在京师如此狺狺狂吠的?废除贱籍,在他们嘴里就变得一无是处了?」凌云翼说起这个就火大,他听了个半场,根本忍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活脱脱的就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朱翊钧摇头说道:「其实也没有,松江学派的自由说魁首是林辅成,他的自由说是学问,林辅成也想正本清源,这些摇唇鼓舌之辈,就是林辅成听了也想揍人,若是朕听到了,也会把他们揍一顿的,顺便送辽东去。」
完全自由派也就是这几天才有了苗头,林辅成已经找外援黎牙实扑灭这个苗头,结果正好被凌云翼听到了。凌云翼也不是撞到的,他就是故意去的,不是偶遇,是故意去听,毕竟林辅成的自由说,还是有些东西的。
他想看看京师这种聚谈有什幺高论。
学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时候,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凌部堂上书说辽东事儿,朕以为很好。」朱翊钧说起了正事,凌云翼上了一道奏疏,主要内容是关于辽东都司改为一级行政单位布政司后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规定,章旨到辽东限66天。
就是说:朝堂的命令,发出之后六十六天内,务必到达辽东,这个时间是很合理的,因为大明朝堂到辽东走的是:京师、济南、登州、金州卫、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隶属于山东布政司,政务上由山东代管,就造成了这种行政上僵化,同时造成了辽东的糜烂。
自从崇古驰道、京辽驰道开通后,辽东巡抚侯于赵入京一次也不过十天,可是公文却要走六十六天。
「为什幺不走蓟州、山海关、广宁、辽东都司的路线,非要去山东绕一圈呢?」朱翊钧对凌云翼的这本奏疏,是有疑惑的,辽东大战小仗,没有十次,也有一百次了,这种行政命令居然绕山东一圈,有一种人体喉返神经的古怪感。
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是人类进化上的bug,就是喉返神经是大脑控制咽喉运动的神经,说话和吞咽都离不开喉返神经。这喉返神经行走不易:它从脑干伸出来,放着直达咽喉的近路不走,偏要往下延至心脏,绕过主动脉再折返回来。
兜这幺一个大圈子,解刳院的大医官们解刨神经的时候,对这种绕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哺乳动物,比如长颈鹿,也要绕这幺一大圈,才确定了天择论、人择论、优胜论和劣汰论的正确,人和长颈鹿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为都是这幺绕的。
(喉返神经的绕路)
大明对辽东的行政命令,要到山东绕一圈,明明政令十天就可以到,限时抵达的时间却是六十六天。
凌云翼开口说道:「陛下,如果在北衙看,绕到济南,再从海路至辽东,的确是在绕路,但如果京师是南衙呢,从南衙出发的政令,走山东这条路,就极为合理了,之所以会绕路,就是因为《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是祖宗成法。」
凌云翼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这就是官场上,根深蒂固的僵化。
当一套系统能够勉强能够运转的时候,是没有人会主动改变它的,或者优化它,这就是僵化,明明已经迁都北衙,还要绕山东这个大圈子,就是这个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辽东从都司升为布政司,进而将奴儿干都司改为辽东都司,就很有必要了。」凌云翼颇为感慨的说道。
辽东问题的糜烂,可不仅仅是李成梁本人狼子野心,就这幺绕下去,辽东必乱,但又因为这幺绕圈子,勉强能够运转,所以没人会去优化。
「《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已经是洪武旧案了,今日不同往日,辽东拓土至吉林,再这幺绕下去,恐怕什幺都做不成了。」朱翊钧朱批了凌云翼的奏疏,笑着说道:「凌部堂这步棋走的极妙。」
「陛下圣明。」凌云翼赶忙俯首说道:「陛下洞若观火,看得清楚。」
凌云翼上这幺一本奏疏,明面上是讨论历史遗留问题,其实讨论的是祖宗成法,要不要做出改变,如果行政命令还继续绕到山东,再送辽东,那辽东升级为一级行政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要改,就是改祖宗成法。
那幺建藩这个祖宗成法,是不是也可以改呢?陛下要营建十王城,将宗藩迁回京师,是不是也是这种时光荏苒,天下之势有变,顺应时势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