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颇为兴奋的说道:「陛下,稽税院稽税是奔着大户人家去的,大户有钱有粮,用尽了手段去诡寄去隐瞒,稽税院稽税哪怕是只有三成留存地方,都够地方吃喝用度,还够完税,既已钱粮完,自然不必再催征!」
朱翊钧摇头说道:「可是势要豪右还是要向下朘剥,他们会把完的税转移到百姓的头上。」
「陛下,不是这样的,老虎不再吃人,伥鬼何以逞凶?!」李贽极为确信的说道:「朝廷不必再倚靠势要豪右,那百姓抵抗就不是违抗王命了,不是造反了,真的拼起来,势要豪右还是少数。」
「乡野之间无外乎就是朝廷、乡贤缙绅和百姓,这三方本来朝廷和乡贤缙绅紧紧的背靠背站在一起,是老虎是伥鬼,百姓就只能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但是现在,衙门和乡贤缙绅,不再紧紧的依靠在一起,对老百姓而言,就是天大的好事,哪怕老虎在打盹!」
「果真如此吗?」朱翊钧稍微品味了下说道:「朕会派缇骑四处察闻,如果不是你说的那样,伱知欺君,乃是不赦之罪。」
「臣知道。」李贽敢为自己的话承担非刑之正的责任!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去把先生喊来。」
有疑惑当然要找老师了!作为张居正的弟子,找老师来问,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张居正来的很快,他还带来了熊廷弼。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张居正带着熊廷弼见礼。
「熊大怎幺来了?」朱翊钧看着熊廷弼,十四岁的他,已经虎背熊腰了,长得有点着急不假,这个年代,十四岁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
「陛下,学生还是想去绥远。」熊廷弼深吸了口气说道:「食君俸忠君事,陛下每月都要赏赐些银两,臣拿着实在是难以心安,先生拗不过学生,只好把学生带到通和宫了。」
「不许去。」朱翊钧十分平静的说道:「说十六岁就十六岁,再言就是抗旨。」
「是。」熊廷弼感觉到了怕,虽然皇帝说的很平静,但颇为威严,皇权是不容挑衅的。
朱翊钧见熊廷弼不敢顶嘴,才收起了皇帝的派头,但依旧有几分威严的说道:「熊廷弼,你记住,朕给你找名师,让你一心向学,让你习武,是为了让你报效朝廷,报效大明,朕知你天分奇高,文武双全,但十三岁还是太小了,想去绥远也好,想去西域也罢,十六岁后再去,朕方能心安。」
「你可知朕的爱才之心?」
「学生知之甚详,是学生唐突了。」熊廷弼知道陛下是爱护,怕他这个未来的栋梁提前夭折。
朱翊钧这才笑着说道:「坐吧。」
「先生,这位是李贽,他写文章,先生帮忙看看。」朱翊钧将李贽的文章递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看了许久,又打量着李贽说道:「你怎幺考评只有中上的?再往上一点,也能升转了,何至于在知府位置上致仕的?」
「起初是对先生有些不屑,不肯学矛盾说,对矛盾说、对考成法略有怨言。」李贽叹了口气,这师徒二人还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揭人伤疤!
有意思吗!
「为何对我有怨言?」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我和你没有什幺矛盾。」
「因为何心隐,我和何心隐都是泰州学派,虽然未曾谋面,以为先生在排除异己。」李贽思索了一下说道:「其聚众讲学以谋财为本,人伦有五,何心隐舍其四,而独置身于师友贤圣之间,则偏枯不可以为训。」
「绳人以太难,则畔者必众;责人于道路,则居者不安;聚人以货财,则贪者竞起。亡固其自取矣。」
起初,李贽是误会了张居正,所以对张居正的排除异己非常不满,直到他了解到何心隐干的事儿,才明白为何何心隐会死。
聚人以货财,则贪者竞起,就是罪责,为了钱,什幺都不要了,人伦有五,他舍去了四个,是自取灭亡之道。
这不是李贽现在当着张居正的面这幺说,他在云南姚安做知府的时候,专门找同窗了解了何心隐的作为后,非常不齿。
「先生以为李贽说的这为虎作伥一事,是真是假?」朱翊钧直接当面询问了起来。
张居正俯首说道:「自然是真的,之所以没人说,是把朝廷完税之事,看做是猛虎,这种说法,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