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朕记得已经赦了刘锡的罪责,就在宁夏路寻个边境军州,让他转个实职。」赵玖匆匆说完最后一道旨意,直接挥手屏退张中孚,然后再度唤人。「吴玠!」
吴大闻言,赶紧上前:「臣在。」
「撤兵序列拟好了吗?」赵官家言语之间似乎有些咄咄逼人。
「是……」吴大硬着头皮相对。「西蒙古先撤,然后御营中军、左军、后军各自减半……」
「不能只减半。」赵玖有些不耐起来。「真定这里府库很足,但多是甲胄军械、金银财帛,做赏赐可以,粮草却是草多而粮少……留这幺多兵干吗?浪费粮食还是耽误春耕?要多减一些。」
吴玠一时不敢出声。
「尽快将赏赐发下去,发下去再撤。」赵玖见状深呼吸了一下,然后放缓语调言道。「这里只要留下步骑七八万就足够了,还要算上太原、大同的留守部队,还有王胜的一万众……岳飞那里也要适当撤兵,留个五六万也足够了……然后还要安排来不及转回的民夫、辅兵就地在地方上春耕补种。」
「喏。」吴大微微松了口气。
「还有……」赵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认真相对。「待此地清理休整完毕,河间会师后,进取燕京一役,还是让良臣为帅,晋卿与少严为辅……让岳飞、田师中为后继。若是燕京进取后,金人依然顽固,就只让岳鹏举为帅,出塞作战好了……如何?」
一直没吭声的韩世忠、李彦仙也都出列称是。
且说,这才是撤兵问题的真正关键。
首先,撤兵肯定是要撤的,金军主力被消灭,维持这幺庞大的野战攻击集团实在是浪费,也只有撤兵,减缓后勤压力,才好继续北上,维持攻势,进取燕京。
但问题在于,具体让谁去攻燕京,谁又撤兵回到驻地呢?
从军事便利的角度来看,接下来无疑应该让岳飞、张荣、田师中等人的河北方面军,汇集此次追击过去的御营骑军,以及契丹人、蒙古人顺势从河间北上才对。
可这也意味着,御营中军、后军、左军大部都要撤回。
那幺凭什幺呢?
河东这些部队在获鹿大战中死伤累累,战功卓着,一战而定天下,凭什幺让功劳更大的他们直接回去,让御营前军和右军去摘燕京这个果子?
燕京那里的金银、功勋、荣誉,不该是河东方面军拿大头的吗?
所以,赵玖必须要考虑刚刚立下大功的河东方面军的军心,韩世忠、李彦仙、吴玠也需要考虑下属的意见,不让下属受委屈。
然而,身为官家,赵玖又不能只考虑这一点,他还得考虑粮食问题,考虑政治问题,考虑军纪问题……所以,他才拿出了这个和稀泥的妥协方案,并在之前就先行将军纪最差的西蒙古军撤了回来。
只能说大胜之后,看似大路通畅,但不耽误沿途全是新问题。
所幸经此一战后,赵官家的权威还是明显更盛了一些的,只要他能确保赏罚二字,总归是没有人能从明面上反对他意见的。
转回眼前,在将自己妥协后的方案摆出,得到了帅臣们的认可后,赵官家稍显疲惫,但还是立即朝合不勒那里指了一下,引得所有人一起看了过去。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麻烦事。
「小王拜见官家。」
合不勒相隔甚远便跪倒在地。「让官家久侯了。」
「起来吧。」赵玖语气淡然,面色平静。「是朕让你久侯了。」
合不勒旋即起身,然后一声不吭……有些事情双方早已经心知肚明,说出来就是那些话而已,倒是态度一定要摆正。
「且站过来几步。」赵官家继续吩咐。
合不勒愈发释然下来,并赶紧上前数步,来到赵官家跟前,可即便如此,也有数名军官隐隐跟上前去,几位帅臣也各自向侧前方稍微分开,将其隐隐夹住。
「上次与汗王相见是黄河畔,这次是滹沱河,蒙古那里也有这样的大河吗?」赵玖待对方站定,方才出言相询,却又没直接说正事。
「好让官家知道,蒙古自然有河。」合不勒叉手立在那里,认认真真以对。「我们乞颜部就在斡难河周边游牧……不过,草原上的河都不如中原的河来的大,而且随时节变化的也多。」
「斡难河……乞颜部……孛儿只斤……合不勒。」赵玖状若有思,喟然以对,却似乎终于进入到了正题。「斡难河直接通着会宁府吧?」
「好让官家知道。」合不勒继续认真答道。「能从水路相通,但并不直接连着,斡难河往下就是哈拉穆河,哈啦穆河跟会宁府的混同江在更下游合二为一……不过这条路虽然在,却因为沿途凶险寒冷,没人敢走,从斡难河去会宁府,还是走临潢府那边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