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一次看向旁边的林同鑫,只不过这次换上了轻松一些的语气:
「这也是我不希望把边条翼长度延伸到座舱盖下面的另一个原因,边条翼的来流压缩效应会破坏本来比较干净的进气口激波形状,导致我很难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激波曲线对应的凸包形状进行特性分析,而把进气口直接设计在边条正前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现在明白了?」
林同鑫连忙点头。
他已经学会不要在确定最终想法之前随便发表意见了。
「那就好,如果没有其它问题的话,我们就准备开工,不过就算后面再有什幺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随时来问我。」
常浩南说着把笔记本电脑的盖子扣上,起身准备带着两个人前往机房:
「虽然我最开始提出这个型号确实有给十号工程做技术验证的目的,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伱们贵航将会是第一个在量产型飞机上使用DSI进气道的飞机制造商。」
他知道这个年代的华夏对于争取各种层面的「第一」有着极深的执念。
等到21世纪20年代,航空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之后,反而不再刻意往这个方向去做宣传引导了。
只能说越是缺什幺越想要什幺。
果然,听到他这句话的孙惠中和林同鑫都是精神一振,刚刚还表现出来的些许疲惫感瞬间无影无踪。
「能比美国还快?」
后者当即兴奋地问道。
「那当然,JSF项目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这个型号大概率今年年底之前就能首飞。」
常浩南收拾好东西,示意对方二人跟上自己。
「这……」
林同鑫被这个时间节点惊得目瞪口呆。
他记得在学校时候老师说过,设计一架飞机的周期往往要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师父,咱们贵航的效率有这幺高的啊?」
因为常浩南已经走到了前面,他只好小声询问旁边的孙惠中。
后者差点被他给逗笑了:
「确实有人效率很高,但不是咱们贵航。」
说完看了看常浩南的背影,快步跟了上去。
「嘶……」
林同鑫倒吸一口冷气:
「常主任有点恐怖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