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们在这个改进方案上下的功夫很深啊……」
正常情况下,单纯引进一条总装线是没必要搞这种结构测试的。
比如印度,苏30MKI的静力测试就是在俄罗斯完成的。
至少没必要这幺早搞。
比如歼6的静力测试是在准备搞歼教6的时候完成的。
因为这种测试的最后步骤都是要破坏一架甚至多架完整的飞机,对于眼下严重缺少即战力的华夏空军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作战资源。
上一世,歼11的静力验证机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开始投入使用。
而现在,动作显然早了很多。
记住我们网
「根据我们定下的『边生产,边改进』的路子,前三批六架飞机除了翼尖挂架以外,和之前我们进口的苏27SK飞机没有任何区别,」
何明在旁边解释道:
「从第四批到第六批的24架单座机,以及第一批4架双座机,就会开始采用刚刚姚工说的,升级之后的新机体,以及性能稍好一些,最主要是有对地对海模式的N001M雷达,获得有限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相当于共青城那边原厂的苏27SM和苏30?」
常浩南回过头确认道。
基础型号的苏27除了火箭弹和铁炸弹以外并没有任何对地攻击能力,其实完全浪费了侧卫这个机体带来的巨大载弹量。
歼10确实有多用途能力,但身板还是严重限制了发挥。
而如果能提前几年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战机,对于空军的战斗力升级以及战法转型来说,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当然,代价是歼轰7的数量肯定就不需要那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