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段时间下来,我都快忘了常总最开始就是搞飞机设计出身的了……」

「那您的意思是,十号工程目前的设计,还得改?」

眼下跟在常浩南旁边的都是航发设计领域的人,虽然目前还没分家,但终究跟几个总体所之间隔着一层关系。

尤其611所的位置还在2000多公里外的蓉城。

所以他们对于常浩南对歼10所做的规划不太清楚也很正常。

「那是当然。」

常浩南当即给出肯定答复,紧接着又问道:

「贵航那边去年首飞的新型号,歼教9,应该知道吧?」

海谊德点点头:

「这个自然知道,总公司那边去年年末还发过一个专题,来介绍他们通过这个型号渡过困难阶段,实现扭亏为盈的先进典型来着。」

「我准备给歼10换上像歼教9那样的DSI进气道,可以降低一些重量,对飞机性能很有帮助。」

大家都是航空系统的人,而且保密权限都足够高,这块倒也没什幺需要隐瞒的。

作为战斗机,歼10要面对的飞行工况远比歼教9要复杂,因此对于进气道设计的要求也会更高。

人们一般的印象是「DSI进气道不擅长高速飞行」。

实际上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误会。

DSI进气道只是优化范围窄而已。

一个典型是很多高超声速武器上面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也会用的DSI进气道。

只不过,飞弹和飞机毕竟还是有亿点点差别。

前者可以靠助推器来渡过进气道效率低的这个阶段。

但对于一般的飞机来说,高速工况有可能用不着,但低速工况永远都能用上,所以不存在「只优化高速而不优化低速」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进气道的适应范围足够宽,那幺把优势工作区间扩充到跨音速范围,也并非没有可能就是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