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设计方案?」
听到常浩南突然转而提到飞行器的外流,也就是气动设计部分,海谊德一愣,有些没跟上思路:
「您是指……」
「过去,咱们的航空发动机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制的,各方面性能参数,很多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常浩南把检测结果放回旁边的桌上,一边转身往外走一边说道:
「再加上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导致造出来的发动机具体是什幺性能,在装机之前都有可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发变匹配这一块,也主要是以拓宽进气道的适应范围为主,以尽可能匹配不知道抽奖抽出个什幺结果的发动机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包括海谊德在内,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动作。
毕竟,常浩南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航空动力领域长期以来的「心脏病」,确实给总体设计部门上了不少强度。
虽说确实有一些发动机型号,是因为飞机项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发,但实际上,反过来的情况,也就是飞机型号因为发动机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况,更多。
负重训练了属于是。
当然,常浩南显然不是为了强调这些,因此稍作停顿之后,又马上话锋一转;
「不过,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有了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独立智慧财产权的发动机型号,那幺在飞机的发变匹配这一层面,就可以往提高匹配精度这个路子走了。」
「这也是我跟611所那边早就确定过的事情。」
常浩南所说的,自然是要更换DSI进气道,并对气动设计进行总体改进的歼10第二阶段原型机——
虽然涡扇10有两个主要装机对象,但歼11的可调进气道适用范围极其宽广,作为重型战斗机也不差那二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无需在发变匹配这块下太多功夫。
「也对……」
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海谊德轻轻拍了拍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