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问着问着,就让对方挂在台上下不来了……
现在有人提出说能解决问题,自然是好奇中夹杂着兴奋。
而同一课题组,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旁听研究生们,则是单纯没见过这种场面,准备开始看戏。
至于刚才都快要哭出来的杨亮……
这句话传到他的耳朵里,更是宛如天籁——
我答辩的时候,院士不仅没提问,甚至还主动帮我回答问题。
这事说出去能吹半辈子……
总之,尽管会议室里仍然维持着和刚才一样的安静,但气氛却已经出现了180°的变化……
……
实际上,对于电脑另一边的常浩南来说,ERS点的校准和补偿,并不能算个很复杂的问题。
只是稍微需要一些理论功底而已。
但也正因如此,似乎很难用三言两语就把这个问题给说明白……
组织了一会语言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正如一开始杨亮同学所说,ERS点通常部署在装配辅助型架上,用于建立装配坐标系,而在这种情况下,其相对于OBP和TBP发生的位移和变形就都是线性的,因此可以构建多组补偿后的ERS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最小加权距离误差函数的优化模型……」
「举个例子,在m个站位、k个温度下测量出的g组数据,其测量值与修正后理论值的匹配关系是Σ(i=1,n)(│RnP^k+Tn-Pa^k│)……」
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常浩南可以把这读起来令人头大的算式直接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贴近屏幕展示给网线另一边的众人。
一开始,杨亮还动作飞快地回到座位上拿了个本子,准备记下来一些有用的东西。
但还没写几个步骤,就轻轻挠了挠头,然后默默把笔放下,用充满智慧地眼神看向前方,并时而微微顿首,时而紧皱眉头做思考状……
这种表现,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想要装作听懂。
好在其他人这会要幺顾不上注意前面,要幺也是和他处在一样的状态下,所以无事发生。
稍微停顿了几秒钟后,常浩南把手上的纸放下,继续介绍起自己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约束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我和阿贝拉·利塞尔教授在上个月新发表的那篇论文,里面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之后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只要稍作调整之后,就正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