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空军方面应该已经在论证了。」
常浩南并没有直接答应,但还是给出了一个相当乐观的回应。
哪怕在前世,华夏的国产大型运输机也是在2007年就正式立项了。
而这条时间线上,虽然数量更多的伊尔76MF已经为华夏提供了相当充足的战略空运力量,但毕竟客观条件算是相当充分,所以没道理比上一世更慢。
唯一的问题反而是,有可能因为论证速度太快,导致梁绍修自己的时间跟不上,导致项目花落旁人之手。
实际上,考虑到航空工业方面已经在百吨量级的产品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加上到那个时候涡扇20应该已经彻底成熟,所以200吨的型号,甚至有可能完全无需他本人操心……
这幺看来,华夏的航空工业也属于是逐渐走上正轨,真正好起来了。
想到这里的常浩南突然有些感慨。
自打他重生算起到现在,已经将近9年时间。
而华夏航空工业也从造不明白二代半战斗机,一步步发展到能以大约30架每年的速度批量生产第三代战斗机,以及干线和大型支线客机。
同时还在紧锣密鼓地同时研发多个全新型号。
不夸张地说,基本达到了前世2014年左右的研发能力。
那幺下一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于第四代战斗机的论证也很快就会开始。
但这个过程应该不需要常浩南去做过多干涉。
并且,只要在涡扇10的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就能使其升级成为一台标准的第四代涡扇发动机。
当年是考虑到华夏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不支持那幺高的性能,才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方案。
现在这幺多年过去,给新一代战斗机同步提供一台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动机,应当并不困难。
至少不足以作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
「是高超音速,还是变循环呢?」
常浩南突然感到有些纠结——
他自己当然可以支持两个项目一起推进。
但华夏目前能够提供的资源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