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过,他还是摆了摆手:

「各人分工不同,我虽然能在理论层面帮上些忙,但是在风洞工程层面,还是你们的经验和能力更到位一些……」

力学所的实力毫无疑问够强,即便在前世没有足够资源,也没有Chapman-Jouguet燃烧理论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一样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就先后完成了JF12复现风洞和JF16超高速膨胀风洞。

如今有了更加可靠的理论和资金支持,又把这原本计划分两步走的研发过程合二为一,效率显然不可能只是翻倍这幺简单。

更重要的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风洞毕竟只是基础条件之一。

相比于此,还有更需要常浩南发挥能力的地方……

就在二人你来我往相互客套的这段时间,其它几个单位的参会人员也陆续到达了会场。

虽说这是华夏第一次启动正式的高超音速研究项目,但相关前置研究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差不多二三十年。

所以今天出席的这些代表,相互之间至少也算是熟人。

有些甚至早就进行过合作。

最需要介绍的反而是常浩南自己……

所以,会议正式开始前的暖场环节相当简短。

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在项目启动之前,上级单位就已经分别和几个主要参与方进行过会议或是报告,因此大家都了解基本情况。

于是,常浩南首先把各个技术体系的现状给介绍了一遍。

而重点,正是力学所的工作。

紧随其后,姜宗霖也代表力学所向众人表了态:

「各位,超高速风洞的研发效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好在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来自上级,当然还有各位兄弟单位的支持,会尽最大努力,在两年内实现JF14型复现式高速高总温膨胀风洞的点火启动,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JF14,就是常浩南那天给新一代风洞建议的命名——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复现风洞最终被命名为JF12。

而正向爆轰驱动的膨胀风洞则是JF16。

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代的是它们正式投入使用的年份。

包括后来的JF22也是如此。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