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先快后慢的飞行过程。
用在验证阶段倒是没有问题。
可要是就这幺投入应用,多少还是有些僵硬。
尽管为了提高命中精度,飞弹在末端确实要降速飞行,总体上符合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滑翔式高超在以「水漂」弹道飞行的过程中速度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出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多次转换。
减速的时候可以把整流罩抛掉,等到了加速的时候,丢掉的整流罩却没办法捡回来重新装上,所以全流程的适应性还是不够理想。
更何况,常浩南的长远野心是把乘波体构型做成可重复利用的飞行器,那更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逐渐加速过程。
所以,这个设计最终只是被作为保底方案。
如果后续其它设计全部被证明存在问题,那幺就把它掏出来,至少保证整个项目做到有头有尾。
「既然可抛式整流罩不够灵活,那如果设计成可变式呢?」
总体设计部的主任付长胜几乎是紧随其后地提议道。
「可变式?」
这个名次显然出乎了在座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刑牧春也半是打趣地说道:
「付主任这算是……不忘初心?」
付长胜跟常浩南一样也是航空领域出身,而且早年间还参与过强6飞机的研制以及对米格23战斗机的逆向测绘。
从一位有这样经历的人口中提出可变结构设计,刑牧春的评价倒也确实恰当。
一时间,就连会议室里弥漫着的紧张气氛都被冲淡了不少。
「非要这幺说也没错。」
付长胜自己也笑着摸了摸头顶:
「确实有早年间的一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