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412章 「哪有什幺四代机,都是歼10改」

斯特雷勒茨和波戈相二人虽然也感觉有些难受,但好在手头还有个像样的项目可供努力。

先不论成品孰强孰弱,至少大家还都处在同一个阶段,心态尚不至于失衡。

但还有另外一群人,可就没有这幺幸运了——

应该说,在第四代战斗机概念方面,欧洲人并不算落后。

早在F22尚未首飞的90年代,英法就联合提出了自己的下一代战斗机方案「FOAS」(英法联合未来空战系统),并笼络了一批国家准备进行联合研发。

只是这个时间点上的欧洲已经有了点费拉不堪的倾向,加之冷战结束后军事压力骤减,相比于继续把经费投入「看不见直接效益」的军事领域,政客们还是更喜欢用来直截了当地发福利,以换取更多选票。

在如此背景下,第四代战斗机高昂的研发成本就难免让人打退堂鼓了。

所以自打立项开始,整个项目就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投入别说跟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比,甚至都未必赶得上通过各种渠道自筹经费搞米格1.44和S37的俄国人。

不过,很快欧洲人就发现,经费不足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问题。

在技术上,由于管理混乱和关键技术的缺失,英法两国连当时主流水平的EF2000和阵风都有点搞不明白的意思,甚至在进度上落后于华夏的歼10。

但相关参与国非但没有奋起直追,反而更是有了名正言顺拖延下去的理由。

直到世纪之交附近,英国再次发挥搅屎棍天赋,选择跳出合作,参与美国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而后者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导致FOAS无法获得最关键的隐身技术,整个项目最终不了了之。

在那之后,法国在幻影4000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的第四代战斗机方案,试图通过简化气动结构提升隐身性能,但当时达索和斯奈克玛正在被阵风和M88的毛病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余力去完成这样一个技术难度大且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于是只停留在了PPT阶段。

而参与了JSF项目的英国倒是眼瞅着可能会获得一种还算说得过去的多用途隐身战机,只不过在研发层面,JSF的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把研制任务拆分成了大量细碎的零散工作,并且刻意给每个参与研发的「伙伴国」分配互不相干的几个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