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关键在功能设计。」常浩南给出解释,「即使是最小版本,也能提供轨道加注服务和简单的设备维护功能。比如,我们可以先将燃料运送到中转站,然后再从中转站向月球或火星发射探测器,这样就减轻了直接从地球发射时的负担。」

他展示了一组轨道力学计算:「根据我们的模拟,通过中转站进行燃料补给,可以将月球探测器的发射质量需求降低40%以上,对火星任务来说,节省更加显着。」

吴记突然站起来:

「常院士,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必在月球和火星之间做选择了?中转站可以同时支持两个方向的探测任务?」

常浩南肯定地点头:「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中转站-月球-火星』的三步走战略,先利用中转站支持月球基地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同时开展无人火星探测。待技术成熟后,再通过中转站支持载人火星任务。」

这个提议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会场中的专家们纷纷开始计算和讨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荣乔快速翻阅着资料,突然擡头问道:「常院士,你的方案中提到了中转站可以为探测器提供燃料补给。具体是哪种推进剂?如果是传统的化学燃料,补给效率恐怕不高吧?」

「问得好。」常浩南赞赏地看了张荣乔一眼,「现阶段,包括未来较短时间内,我们仍然那计划使用液氢/煤油/甲烷和液氧作为标准推进剂,但同时也在开发更高效的核热推进系统……实际上,这正是空间核反应堆技术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他调出一张新型发动机的示意图:「这是一种基于核反应堆热源的磁等离子体动力推进器,比冲可以达到3000秒以上,远超传统化学火箭。虽然推力不大,但非常适合深空探测任务……当然,目前还只是概念,距离实用化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会场再次响起惊叹声。

这种推进技术如果成熟,将彻底改变深空探测的游戏规则。

并且,经过今天的事情,再也没人把常浩南口中「概念」和「很长一段距离」之类的话当真。

顾印东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问道:

「成本呢?这样一个宏伟计划,预算恐怕是天文数字吧?」

常浩南早有准备:「确实不菲,但并非不可承受。根据初步估算,整个中转站系统的建设费用大约相当于我们过去十年载人航天投入的总和。但考虑到它将同时服务于月球和火星计划,实际上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更重要的是,中转站建成后可以开展商业化运营,比如为其他国家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补给服务,或者出租科研舱段……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将其它国家的航天航天产业与我国进行绑定,我想上级领导会愿意看到这样的趋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