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更重要的是,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端的磁流体发电模块也顺利启动,并带动载荷舱内的合成孔径雷达拍下了第一张清晰的高空侦察照片,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仅靠风洞难以获得的长期飞行数据。

「常院士。」

刑牧春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

常浩南点点头,示意对方进来。

「这是左右两台发动机磁流体发电效率的对比报告。」刑牧春将一份文件放在桌面上,「根据计算结果,左侧发动机的发电效率是右侧的1.35倍,在定性上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无侦8乙号方案使用两台亚冲-2型亚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而在制造第一架原型机时,他们专门在左右两侧的发动机上分别安装了不同规格的磁流体发电通道。

具体而言,左侧发动机的磁流体发电通道内布置了10组电极,而右侧只布置了6组。

常浩南接过报告,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

「这幺看来,电极片数量增加确实抵消了端部效应和霍尔效应的影响……」

说到这里,他又把手里的报告往后翻了两页,然后才继续道:

「而且,这一抵消效果似乎会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增强,只不过……」

「可惜无侦8的最高速度也达不到5马赫。」刑牧春接话道,「要验证更大范围内高超音速下的效果,恐怕就得等到真正的高超音速验证机面世了。」

常浩南听出了对方语气中的惋惜,宽慰道:

「高超音速飞行器毕竟是划时代的技术……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

说着把报告重新放回到桌子上:

「现阶段,能确认增加电极片数量有助于维持发电功率,就已经是重大进展了。」他把屏幕转向刑牧春,指着上面的一个数据点,「另外看这里,当速度从3马赫提升到4.5马赫时,原型机对来流的压缩效率提高了接近55%,这说明我们关于并联乘波体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

这个话题的跳跃性确实不小,以至于刑牧春用了大约半秒钟时间才转过味来:

「所以,您已经有下一步计划了?」

「两个方向。」常浩南竖起两根手指,「一是继续推进吸气式高超音速飞弹的研发,这个我亲自来抓;二是利用乙号方案的飞行数据,尝试建立一个冲压发动机结合磁流体发电的工作循环模型,为未来的研制工作打基础。」

他把目光投向桌角的工作计划表:

「这部分交给系统三部负责,每半个月向我汇报一次进度……另外记得嘱咐他们,建立理论模型是个长期工作,不要急躁。」

正当两人讨论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