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
就在众人被这奇特结构吸引,低声讨论,充满疑惑之际,张汝宁移步到装配平台旁边一台悬挂的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前。
他伸出戴着无尘手套的手指,轻点两下唤醒屏幕然后迅速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动态密钥。
屏幕亮起,瞬间切换到一个高度复杂、标注详尽的三维光路设计图界面。
张汝宁转过身,面向众人。
刚刚还在低声讨论的寿荣昌、范洪杰、孔学武等人瞬间噤声。
整个超净车间里,只剩下空气循环系统的低鸣,以及二十几道凝聚着震惊、好奇与求知欲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块大屏幕上。
只有少数几名跟随张汝宁全程参与研发和测试的长光及火炬核心成员除外,
他们脸上露出了然于胸的会心笑容,饶有兴致地等待着同事们接下来的精彩反应。
「各位,」张汝宁的声音透过口罩,清晰而沉稳,「这就是我们『全新ArF-1800物镜系统』的核心设计。」
他指向屏幕中央复杂的光路图:「首先,大家最关心的光路问题。」
光路图被高亮,一条虚拟的、代表193nm DUV雷射束的紫色线条开始沿着预设路径动态延伸。
「光源,从这里,1号凸透镜上方特定角度入射。」光点精确地落在1号镜上。
「然后,光线会依次经过这里、这里……」代表光路的紫色辅助线快速在几个镜片间跳跃,「注意看这里,5号棱镜!还有这里,7号棱镜!光线在它们表面,并非单一地折射或反射……」
随着他的讲解屏幕上5号和7号棱镜的位置被放大、高亮。
然而,两股光束在接触到棱镜表面时,竟然诡异地走向了两个方向!
一股清晰地沿着折射路径穿透棱镜继续前进,而另一股则沿着反射路径改变了90度方向!
「这……这怎幺可能?!」范洪杰心中狂震,差点喊出声。
他死死盯着屏幕,感觉脑子有点发钝:
一个光学元件,怎幺可能同时承载折射和反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