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从最开始的YF130,到改进型YF177,再到几年前确定深空探测计划之后,几乎全盘重来的YF177.

好在二级用的YF90倒是一直在稳步推进,只改过一部分指标要求。

下面的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咳咳——」

清了清嗓子之后,李仁平又切换了一张PPT,上面列出了YF-177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和YF-90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节点图。

然而,几个关键节点都标着醒目的红色问号。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

「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大家也都很清楚,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

「……」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相对令人沮丧的环节。

长达十几秒钟的沉默之后,研究三室主任帅信平率先开口:

「既然大家都不想第一个露丑,那我就先来打个样。」

在一众研究室负责人中,他的资历最老,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也最多,相对没什幺心理负担:

「我们这边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工作时的低频燃烧振荡问题依然突出。虽然通过调整喷注器构型和添加声腔有所改善,但在大范围变工况,特别是高混合比下,仍存在不可预测的突发性高频振荡,极易引发结构疲劳甚至破裂……机理尚未完全摸清,抑制手段效果也不稳定。」

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后面的发言也就顺畅了很多

「液氧涡轮泵方面,空化问题是目前最主要的麻烦,为了达到指标要求的功率密度,泵转速需要达到极端的10万转/分以上,在这种极端转速下,叶轮入口区域极易发生严重空化,导致效率骤降30%以上,引发振动超标,威胁转子安全,以现有的流体设计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

「大推力矢量作动系统的响应延迟还不满足要求,为了实现重型火箭的精准姿态控制,YF-177需要配备能产生数百吨推力的矢量喷管作动系统,但该系统和燃气通道存在耦合效应,目前的控制方案难以调和响应速度和计算准确性之间的矛盾,而无论是动作延迟还是动作不准,都会影响火箭飞行稳定性。」

「……」

显然,要想把火箭的总起飞重量从目前长征五号C的950吨一步到位提升至长征9号接近4000吨的水平,并没有那幺容易。

在众人汇报完毕后,科技委主任罗云涛出面进行总结。

「作为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火箭的核心动力,YF-177和YF-90虽然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正式立项的时间毕竟太短,目前仍面临燃烧、流体、热防护、控制等基础性工程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大量的地面试车、反复的设计叠代和材料工艺突破,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时间积累和经验沉淀的工程过程。」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眉头紧锁的专家,最终落在李仁平身上:

「李总,恕我直言。根据我们当前的研发节奏、试车资源和技术突破速度进行最乐观的预估,YF-177和YF-90要达到满足长征九号首飞要求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其时间节点……也会严重滞后于XS-1空间堆按计划发射入轨的时间窗口……」

李仁平也知道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但还是心有不甘:

「如果长九赶不上时间窗口,那幺『信标』中继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很可能要被迫采用折中方案——也就是继续利用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基地分解为更小的模块分批发射,然后进行更多次在轨组装……」

实际上,国际空间站和华夏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也是以质子号、联盟号、以及太空梭作为主力完成的。

但近地轨道跟地月转移轨道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并且「信标」的舱段功能更加复杂,很多部分并不能简单地劈成两半。

「留给五院那边的担子确实会重很多,但客观条件……」罗云涛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总之……除非发生技术奇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