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走投无路的洛克希德·马丁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四号工厂内,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动力部门负责人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头上顶着白色安全帽,跟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JSF业务部门副总经理昌西·麦金托什身后,从一扇侧门走进巨大的总装车间。
在出示过证件之后,二人并未过多停留,而是很快踩着狭窄的铁皮楼梯,登上了一处三层高的观察平台。
视野豁然开朗,超过一平方公里的巨大厂房内部景象尽收眼底。
视野中,是分成左中右三列、密密麻麻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F35战斗机机体。
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生产阶段,其中最接近厂房大门的几架已经接近生产完毕,几名工人正站在装配型架上,给飞机喷涂隐身涂料以及必要的识别符号。
「这就是我们的『一英里长总装线』,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向飞机组装线。」
麦金托什双手扶着栏杆,像是在给旁边的埃尔金布里奇介绍,但眼神却完全没有看向后者,而是没什幺焦点地投向远处。
只不过嘴上却没有停顿:
「现阶段正在生产的,是JSF项目的初始第10批次(LRIP-10),眼下这里总共有105架不同型号的F-35正在进行总装……」
「而我们的目标,是把产能提高到平均30小时一架,也就是年产量280到290架的水平。」
他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仿佛在提醒自己这个目标曾经多幺具有雄心——
沃斯堡工厂在历史巅峰时期可以年产飞机超过一万架,但那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事情了。
随着航空技术不断进步,飞行器本身的结构和机载设备变得愈发复杂,成本也一路飙升。
即便是波音或者空客,每年生产的数百架客机也是由多个总装厂分别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