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后呢?
虽然两者同样遭到了媒体的激烈批评,但是亚瑟不止挺了过去,而且还成了外交官,现在又成了英国王储的座上宾。当然了,维多克也不差,他现在成了大巴黎警察厅的眼中钉。
这一天早上,新开业的布雷奥克侦探事务所伦敦分部门口站满了围观人群,其中既有慕名而来的市民,也有三流小报的记者,甚至连《警察公报》的编辑也悄悄混在人堆里,手里还夹着足足半页的采访提纲。
有人指着那块铜牌念叨着:「这名字听着像马戏团,但我听人说,他确实破过大案。」
也有人挤眉弄眼地打趣:「先是法国人跑来教咱们煮牛肉,现在又有法国人跑来教苏格兰场怎幺破案了。」
还有人在旁边起哄道:「他应该把事务所开在白厅街的,就放在苏格兰场对面,开在舰队街说明他其实还是不敢去和那帮家伙叫板。」
然而,笑声没维持多久,很快就被门口挂出来的一张销售榜单所压了下去。
《维多克回忆录》
上周销量:1300册
——《英国佬》本月畅销书榜第一名
——《伦敦图书月刊》评选:上半年最受中产阶级欢迎读物
——《伦敦家政杂志》:「内含诸多巴黎社会的隐秘八卦,适合在下午茶时阅读,最好配上一杯茉莉花茶。」
——《泰晤士报》:「如果他书里写的是谎话,那他是个天才。如果写的是实话,那他就是法国的奇迹了。」
——《曼彻斯特卫报》:「不读《维多克回忆录》,不足以谈巴黎地下社会。」
是的,维多克在伦敦火了。
以一种在外人看来,近乎不合逻辑的速度火了。
但是在帝国出版公司董事会主席看来,维多克在伦敦的走红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因为伦敦市民对于维多克实际上一点儿也不陌生,他们很早就通过戏剧了解到巴黎存在着这幺一位神探,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又进一步推高了这位巴黎神探在伦敦的知名度。
只不过,在帝国出版公司发动全面宣传攻势之前,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那位巴黎神探的真名叫做弗朗索瓦·维多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