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幺舆论的压力或许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
莱昂纳尔开始明白曾纪泽的意图了。
曾纪泽向前倾身,压低声音:「索雷尔先生,你是一位对中国有深厚好感的作家。
我希望您能够写一些文章,帮助法国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公使馆不会让您白费笔墨。」
莱昂纳尔陷入沉思。
他当然知道历史上越南发生的那场中法战争的结局,虽然「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有些偏颇,但那确实是19世纪中国军队罕见的对西方军队的胜利。
如果他接受曾纪泽的请求,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国舆论,但真的能改变历史进程吗?
莱昂纳尔一方面对此深感怀疑;另一方面,他不愿意剥夺这场属于中国人的胜战。
更何况,他知道这场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觉醒,为后来的变革埋下了种子。
这是一个连绵的过程,谁也不知道从中抽调一帧会发生什幺。
莱昂纳尔终于开口,语气委婉但坚定:「侯爵阁下,我感谢您的信任,但我不能接受这个请求。」
曾纪泽的眼中闪过失望,但仍十分礼貌:「能告诉我原因吗?」
莱昂纳尔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起了历史:「您知道,18世纪欧洲曾掀起过一场『中国热』吗?
伏尔泰曾盛赞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制度,王宫里曾仿造中国园林,富人们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
中国的乾隆皇帝和法国的路易十四甚至有过频繁的书信往来。」
曾纪泽有些讶异:「前面的我知道,今天在公使馆演出的戏剧叫做《赵氏孤儿》,伏尔泰曾经将他改编为《中国孤儿》。
据说一度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戏剧。但皇上陛下他的私人书信……」
莱昂纳尔这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补了一句:「大革命以后,法国的图书馆收藏了乾隆皇帝的回信……」
曾纪泽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随即缄默不语。
毕竟老百姓当街砍掉统治者脑袋这种事,即使他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也无法处理其中复杂的情感冲击。
莱昂纳尔话锋一转:「然而,那几场战争后,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