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淬链过程…
双方策动的所有相关军事行动,要考虑粮道,攻城辎重等进攻路线的漏洞,还要考虑后方被收买,粮食,铁,草料等环节被破坏。
各种「细枝末节」,赵诚作为「良师益友」是在用「事」教武飞进步。
武飞老爷也不是吃素的,抓细作的安排也是如同一张大网,各家编户保甲,甚至货郎都是经销商给的名额,外地人想要靠近水井,都会被揪住。细作搞破坏就很不容易,搞破坏后想要全身而退更难。
相对的,赵诚在后期用「间」难。基本上出不了重大的破坏成果,但是为了搞点情报,又不得不花费重金。否则「间」会反水的。
根据武飞攻下顾首关后汇总的情报,赵诚聚集的大量「珍珠珊瑚」等稀有物品,都已经被挥霍得差不多。赵诚再不走的话,他府库也是撑不住了。
当赵诚走后,那些位于渤地的「间」们也都没好过。他们拿着财宝能跑到哪里去?带着财货转移到大爻其他地界去,封建时代人离乡贱。只有游侠才会逃窜到其他地界,有钱人迁移时,就如三岁小儿持金于闹市。这些「间」只能在自家土房子中挖了坑,把钱财悄悄埋了,以便于后人挖出来花。
然而武飞刮地雀的名声岂是浪得虚名?——埋了就能不认帐吗?
在顾首关昊军守将黄涛的储物室内,武飞拿到了这「百官行述」的一系列受贿名单,表情是非常精彩,「行贿记帐写日记」简直是个最好的东西。
武飞并没有学习曹丞相那样一把火烧掉,而是回归了「刮地雀」的嘴脸。所有当了敌「间」的家族统统被点名,他们从赵诚那收的财货全部被武飞挨个挨个收缴。
至于「间」联系的那些首鼠两端的世家们?其中大部分是黄玉城内的世家,被武飞狠狠的刮过一次,他们心里有不忿,武飞是很理解。并不准备搞断头台处理。
武飞:毕竟人之常情嘛,我心眼虽然小,但是还没小到看谁不爽就夷三族的地步。
就在武恒羽在前面猛打时,武飞一个一个把渤郡内那些个世家们喊过来喝茶。
这些和武飞同甘共苦的渤郡世家维持会乡老们,在看到「百官行述」自家人的名单后,一个个脸色骤变。
武飞和他们说道:「我是没问题,但我大哥小心眼。未来的话,他要在本地做主,尔等可能不好过。」
这些渤郡的乡老们连忙表示:「武飞大人,我等离不开你。」
这些渤郡两面派们,言下之意,未来渤地出现争权夺利,要站在武飞这边、
然而武飞点了点头促狭地笑了笑:「我也离不开你们,诸位不妨就跟我走吧。」
武飞说出了让这些倒霉世家们心跳骤停的方案,那就是武飞没打算留在渤郡,而是直接要返回老家那边。当然顺手要再刮一波,只不过相较于最先是「刮」财,现在是直接把人全部刮走。
「大人你要回去?」一个为首的世家代表颤颤巍巍的问。
武飞:「怎幺,不愿意?你们不是都要追随我嘛。刚刚你们的话都说了,矢志不渝,我最讨厌三心二意不忠之徒,在我老家那儿这样人要浸猪笼。」
武飞不学曹操的「大度」,而且「烧书信」是因为曹操需要控制该区域,所以回避自己和地方世家的矛盾。
曹老板可不是什幺心胸宽广之徒。横槊赋诗捅死了没说对话的人,为了称王,对荀彧不顾情面地下手。
而现在武飞不需要理睬自己和地方的世家矛盾。要的是彻底清算,给武恒羽扫清矛盾。
世家只要离开了他们的老家,来到自己划定的地盘,敢和自己有矛盾?——武飞很自信,他们迁徙到自己地盘后,以后一定会称呼自己是「伏魔忠孝灵霄飞元真君」。
为了帮武恒羽在地方上站稳脚跟,武飞是用了浑身解数。
武飞知晓,武恒羽性子高傲,容不了有一些「瑕疵」的群体,同时也不懂得如何给「瑕疵群体」进行无害化安置。以武恒羽的性格,在知道真相后反而是会给其穿小鞋,会刺激这群人在不确定的时间和流程上突然爆发。(如关羽在打荆州时糜芳的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