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金斗光华
在大爻天下中,任何一地一处,出现了饥荒,疾病,且到达一定阈值后,就会生出叛乱。
「叛乱」只是上层统治者视角的现象;而在下层掀起叛乱的当事人视角中,自己是乘势而起的豪杰们,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替天行道。
浱地,那些宗门弟子们在对浱州的天命验算过程中,观测到水镜中的山河图上,浱地所处色蕴固然是变绿了,但并不知晓他们脚下山门所在地是越来越蓝。
宗门长老们验算天命人的时候,在相互交流中是愈发的自信,已经抓到了应劫之子的所在。
…千里之外,有人熟读过去…
奋行城,城主府邸。武家的瑶三娘掐灭了莲灯火焰,此时她看着乐浪城的方向,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瑶三娘转过身拿起了戒尺,对着靠在墙角的儿子道:「过些日子,你爹就要来了,你犯错,娘就不打你了。但现在呢,还是得娘来教你。」
说罢,拿着戒尺狠狠地抽在了儿子手掌上,斥责道:「不要躲!让你背诵上清录,你睡觉,你是要气死你娘!」
儿子「哇哇」大哭着,喊着:「爹,爹,救我!」戒尺毫不留情落下,屁股上出现红痕,如同红雀尾巴。
…历史叙述…
101??????.??????全手打无错站
宣冲正在用自己的经验体系叙述「大爻」还能撑多少年,以及思索:最不想让大爻撑下去的到底是哪些阶层。
宣冲不由得思索两汉时期的汉儒群体。有人说汉儒和后面明清不一样,但是实际核心无不同,儒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且数千年来试图深度染指统治。
汉儒们试图绕过基层血腥搏杀(斩蛇起义),直接地从高层的理论体系把政权,军权都给拿下来。这种天真想法在汉宣帝时代就出现了。汉宣帝当时对天命论的回应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意思是「哪边凉快哪边待着,少在这不要脸用嘴巴乱讲!」
到了王莽代汉前,汉儒们已经失去了「王霸之道」的制约,迫不及待上位了,完善了「天命理论」,等着天灾的日子,论证汉室天命已尽,所以「代汉者当涂高」。
于是兴致勃勃的汉儒们把王莽推上去了。至于下层屁民们,屁民们懂个屁的天命更替,天命只有最顶层大儒们才能解释。
然后刘秀就带领着地方豪强们完成了对中枢大儒们的「辩经」。
故,经过两汉叠代的事情,儒家再也不敢从「上层叙事」来推演天命了。
不!汉儒们其实还是贼心不死。
但到了魏晋后那糟心历史,全天下读书人都清楚,前朝崩坏,想要从原朝廷内拿到天命,拿到了也都是短命。
一个王朝的命不在天,而源于九州四方某处,后世豪杰们还是学刘邦从毫末做起。
即后来王朝玄学叙事观变成了:神神叨叨的「龙脉」。
现在大爻还没有经过这幺个历史过程,大爻数千年之力,以及册封,让「天命」还是源自于天。
大爻君主现在德行暗弱,于是乎宗门,世家这些结构开始蠢蠢欲动,觉得自己靠近「天命」解释权;既然爻君失去了,就先把地方上天命气运给抓过来一把。
…当年王莽也不过是工具人而已,如今应劫而生的人亦是「工具」…
在距离乐浪城西边百里处的劳城中。
一个驻守在这里的营督正骑着马驰出城门,他名叫做白寸犀。
城门口兄弟对疾驰而去他:「兄嘚,慢点走。」在没有得到回应时候,则是骂道:特幺得,赶回去投胎啊!
现在这位白营督,得到了家中急报,要求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