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过袁袭从来不是那种因私废公的人,他也看重自己的利益,可晓得寿州作为治所的好处对保义军绝对是最大的。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光州都因为距离不合适而不适合成为治所,那庐州也是边角,又如何有希望?

所以,实际上,此前主公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治所就设在寿州。

当然,以袁袭对张龟年的了解,他肯定不会直接说,果然,那边张龟年把寿州的好处都讲完后,竟然开始讲了它的缺点。

他也坦诚对赵怀安道:

「主公,寿州亦非完美无缺。」

「其劣势,便是「根基空白,民心未附」。」

「主公虽是寿州人,但在州府没有士心,要想将寿州治理如光州一样,非花一番时间不可。可现在草军进逼,我们缺的正是时间。」

「另外一点就是,寿州之水利荒废,非要先废大力疏浚不可。」

这部分对于寿州的信息,不用张龟年细说,那边举着仪仗的丁会就点头补充了。

只听丁会说道:

「张掌书说的太对了。主公,你还记得不,就你离开霍山的那一年,寿州那边就涝了。」

「这寿州啊,十年倒是有九年捞,因为寿州的地形就是这样,它是处在水和东肥水之间,河岸两边高,而中间低,所以一旦汛期水淹没过河岸,就会直接灌入到中间。」

「我听老辈说,咱们寿州以前也治过,说有个芍陂,那叫一个大,直接把水和泄水挖通了。」

「梅雨和汛期来的时候,水直接就留在了芍陂,然后再由各个细小的干渠,支渠、毛渠,直接将水送到寿州各处田里。」

「所以那会据说这个芍陂能灌十万顷水田。」

回忆完这个,丁会恨恨道:

「可自大运河挖通后,咱们寿州就一日不如一日,来咱们寿州做刺史的,也多是蕨预无能的,如何会花费钱粮修浚水利河道?」

「就说那东肥水吧,那幺大的河都开始堵了,后面要不是修浚一下,这条水路都要断。然后你就别说平原上的那些水渠了。」

「早前把控水渠的有五道大闸门,数十道小闸门,可现在年久不清淤,也没几座能用起来。所以这才有了十年就有九年捞。」

「哎!」

作为寿州人,丁会当然希望赵怀安能将治所放在寿州啊,不过这个捞的情况也确实挺大的,想要在寿州发挥起中枢作用,非得花费大精力把芍陂修起来。

但这会怕是来不及了。

而那边,赵怀安听了丁会的话后,人都愣住了。

芍陂?十万顷田?这幺夸张的吗?这得产多少粮食,养多少军?

于是,他问向张龟年,惊疑道:

「老张,你说咱们要是把这芍陂再给修起来,这一年能屯多少粮,养多少兵?」

张龟年想了一下,回道:

「在三国末年,当时魏国在淮南一线驻兵十五万,其中十万都是驻扎在寿州,这些都是靠陂塘来养活。」

「而当时陂塘经过邓艾的修凿,屯田,一年能囤五百万石粮食。」

赵怀安听傻了,手里的马鞭都要捏不住了,再次问了句:

「老张,个没说错吧,一年能赞下五百万石粮食?」

张龟年抱拳,点头道:

「这里面有当时军屯的官民税麻的原因。如是官牛官器,那最后麻成就是官六民四。」

「如果是蝴他的,那就是五五。」

「而咱们现在在光州的营田就是这个比例,所以大体推算的话,如果我们能将陂塘修好,一年也能赞下五百万石粮食。」

赵|安听到这个已经乐疯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抱着个聚宝盆。

五百万石是什幺概念?基本就是含嘉仓、洛口仓的规模。而东南转运到朝廷的粮食总量也不过是一年四五百万的数字。

换言之,他只要将陂塘修好,就寿庐二州的这块陂塘,能一年给他赞下个洛口仓,一个漕运。

而乱世来临,什幺最重要?不就是粮食吗?一仗真有这份底气在,那赵「安就算是真的无敌于东南了。

想到这里,赵|安当机立断,拍着手大喊:

「修!陂塘一定要修!不管花多少钱,耗费多少人力,这陂塘都要修好!这事关我保义军的大业,一切都没有这个重要!」

此刻,赵丨安哪还有心思去什幺老家,去什幺庐州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