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赵怀安自己去军中报赏,他肯定是一点没有,甚至还会因溃兵的身份而被军法从事。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但给赵怀安报功的是鲜于岳,而鲜于岳的背后是游弈使宋建,而宋建的背后则是节度使牛丛,所以这份军功就硬生生的被定下了。
定的原因也有理有据,虽然赵怀安是从大渡河战场溃退下来的,但溃而不逃,依旧在赶往邛州大营归建,所以赵怀安无罪。
且不仅无罪,还有大功,因为唐军在邛州前线发现了吐蕃人的军队,所以吐蕃此时就是敌军一方。而赵怀安虽不是在前线获首,但铜山关却是这支吐蕃军的后军,所以功劳比照战时。
就这样,赵怀安从原先的有罪,摇身一变为有功。
不仅有功,还是大功。
大唐军功按照三阵三获分为九等军功。
率军击败人数比自己多的敌军,为上阵;击败与与己方相当的,为中阵;击败的敌军比自己人数少,只能叫「下阵」;
然后按照俘斩数,又分为三获。俘斩敌军十分之四,为上获;俘斩敌军十分之二,为中获;俘斩敌军十分之一,是下获。
赵怀安在铜山关,以不足二十人的队伍歼灭近百吐蕃兵,按军功评定可为第一等,上阵上获。
本来赵怀安听这个大唐九等军功,还觉得挺不错的,无怪乎大唐老祖宗能威压东极二百年呢。
可当赵怀安美滋滋地想着,自己这一等功能封个什幺的时候,鲜于岳来了个「但是。」
鲜于岳告诉他这不过是理论上,实际上,正常情况下赵怀安就算立下这样的军功了,也是算不到他头上的。
因为重大的立功名额是有限制的,一次击败的敌军数量如果不超过万人,那殊功的名额就不能超过十个,可想而知这战功是多幺稀缺。
所以正常情况下,功劳都被有背景的先定走了,你就算立下功劳,也不会被评定为殊功。
此外,就像赵怀安自己观察到的,那就是大唐军中不仅是军队分三六九等,就是人啊,他也是分上下贵贱。
唐军明令,将士分成四等。
以前当过官和现在还是官员的,是「上资」;已经有当官资格的或者小官们的子孙,是「次资」或「下资」;而平头百姓从军,那就叫「无资」。
而非常遗憾,赵怀安留在军中的军薄显示,他的成分正是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