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了光州,赵怀安虽然还未对军队进行整编,可对幕下的支持机构进行了整合。
现在基本就分军、民、财三个班子。
军队这边的幕僚全部,隶属于帅司,这些人直接分管军中兵、粮、甲、马各案,是赵怀安维系军队运行的左右手。
而光州一州五县,基本还是按照原有州县班子在运行,原有幕府侵夺地方权柄的,依旧放权给州县各司衙,而只在州之上成了一个幕府政院,专门负责下发和接收公文。
最后就是财这个班子,这是赵怀安唯一一个从地方上彻底抽到幕府的职司,也就是说以后各州县的税收、支粮都由幕府派出人员,编制隶属于幕府,独立于地方行政。
然后赵怀安在财政班子就分为三部分,度支、转运、审计三案。
和朝廷按照盐铁、度支、户部分财政三司不同,赵怀安的幕府财政班子虽然也一分为三,却是按照职能划分的。
度支的权力最大,专门负责整个幕府的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但这些人却只负责统计,具体收税和转运的事由转运案来做,而最后两个案,由全部由审计案来固定核查帐目。
赵怀安设计这种三司,就秉持一个原则。
管钱的不碰钱,碰钱的不管帐,管帐的什幺都不碰。
就比如这一次赵怀安修营房,可以说是光州这些年来最大的工程和单项财政支出。
那这里面要花多少钱呢?
现在已经修了两千间房,度支那边核算用的材植、物料约使钱一万七千六百九贯,本来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半,但赵怀安命令营房必须要取木,不许席、草、竹料充数。
所以只是用料的成本,一间房就有九贯钱左右,而普遍每个吏士能分得房两间,这就是赵怀安直接给三千多保义都、义从发了十八贯钱。
可这个钱给的值啊!平日这点钱给了丘八们,兄弟们喊一句「使君仁义」,然后就没了。
可同样的钱花在给他们造房子,他们却能每时每刻念他赵怀安的好。
这就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不过赵怀安现在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给每个兄弟和他的家人建转瓦的营舍,他也想,可幕府用钱的地方太多,实在花不起这个钱。
而且这一步步来,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这不才显得日子好起来了?要是一上来就一步到位,那后面怎幺提高?
不过他也问过了,现在修一建瓦房,估计材植、砖瓦、芦、竹、蔑、石灰这些物料钱,就在十八贯以上。
只能说,他赵怀安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来说,造营房的料钱就是最大的支出了,至于力钱?要不是赵怀安执意要给乡夫发工食钱,下面那些小吏直接就免费征了。
虽然自国朝实行了两税法后,就不存在征徭了,但实际上,地方上让老百姓使力气那是家常便饭。
甚至自己署衙的人也只是征过来,发了个俸米就打发了,只能说在大唐当这个官,到底是太快活了。
上面用他们,那就是啥啥都要钱,他们用下面,那就是啥啥都得免费。
可就是赵怀安加上了这工食钱,修一建营舍的价格也只是从九贯到了十贯,而且因为发了工钱,乡夫们更加卖力,把工期又缩短了不少。
哎,我大唐的老祖宗还是太淳朴了,赵大前世的时候可听过一个故事,那才叫刁民呢。
据说当年美军在阿富汗修第一公路,给附近山民按照一天一美元的价钱雇佣修路。
这一美元对阿富汗山民来说,那可是大钱,所以这些山民怎幺做的呢?他们白天修路,晚上又从山上下来,把刚修好的路又给掘了。
就这样,一边修一边掘,这路修到老美被赶走才勉强通了一段。
和那些阿富汗山民一比,我大唐老祖宗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