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时还有强盛的吐蕃,他们南诏自然可以在两方不断跳船,可现在吐蕃已经碎了,大唐却依旧是那个大唐。

尤其是汉源那一次决战,唐军所表现的那种战意,让他们明白,大唐豪杰辈出,一直与大唐为敌,最后只能灭亡。

所以,在歼灭境内唐军后,隆舜马不停蹄让大唐容管经略使帮忙传达他要归顺朝廷的意思,并希望求娶大唐公主,为大唐驸马,永镇南垂。

甚至他还自己主动去掉了皇帝号,就是表达诚意,而现在朝廷似乎就在讨论这件事。

此时杨复光自然不关心什幺公主和亲的事,他只是担忧这件事的连锁反应朝中的主战派卢携之所以如此硬气,就是因为高是他的胆子。

可现在胆子打了败仗,再加上高也是年事已高,所以大概率,此战后,高就要被雪藏了。

如此情况下,主战派无人可用,讲和派自然就占了上风,他杨复光也是洞察了这个趋势,所以才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王铎。

但讲和是这幺好讲和的吗?

事实是,朝廷的那些诸公都是纸上谈兵之辈,发展两年的草军早就不是以前的盗贼了,而是有纲领,有骨干,有军事技术的军事集团了。

听听那些人喊的口号「天补均平」?这是说天漏了,他们要来补啊,要均平天下。

虽然这些话在杨复光看来就是大言不惭,可他却对底层百姓,尤其是活不下去的灾民有太大的诱惑了。

而有纲领后,这些人还有骨干,原先庞勋残党还有各地盗贼豪杰陆续投奔草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草军的独特体制。

他们几乎都是以票帅作为领导,而他王仙芝就做给海内诸豪都统就行。相当于,这个王仙芝只是反唐豪杰们的盟主,和下面的票帅们没有森严上下的关系。

这种松散的团体自然有坏处,可对于招徕豪杰投奔,却出奇的有诱惑力。

短短一年,这王仙芝打到哪里,哪里就有豪杰起事追随,这是一个大祸害啊!

而且这王仙芝起兵竟然还有文!要晓得当年庞勋作乱也没有文的。

他那篇文虽然短,只有「吏贪咨,赋重,赏罚不平」这一句话,可却已经表明,王仙芝的队伍中已经有读书人在了,而且这人对于天下的弊端的认识虽然不深,但已经是有认识的了。

而一支民变军,一旦有了读书人的加入,那就不一样了。

就如现在来说,此时的草军真的是凶焰高涨,不仅破了曹、濮二州,还击溃了天平、义成等军,从天平军一路到沂州,所过无有不破。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去招抚?人家会理你?即便理会,对方提的条件也是朝廷无法接受的。

而反观其他几路的官军呢?那行营大帅名头是亮的,可在沂州不也是没破草军?毫无建树?

再看其他几路,不是哗变的哗变,战败的战败。

可偏偏就在这种一片惨澹中,赵怀安却以淮南一军而破草军留守主力,不仅几乎歼灭了濮州草军,还重创了曹州草军,使其退缩到了曹州城一带。

如此亮眼的功勋在这种大失败的环境下,那真是太亮眼了。

可现在遗憾的是,这仗是赵大独立打的,他怎幺就偏偏晚了两天呢?要是再早两天,他也能名正言顺有个调度之功了。

但杨复光可太需要这个军功了,因为既然朝廷后续要招抚为主,那很自然的,谁来招抚?

如他杨复光有这样的战绩,这招抚使不自然落在他的头上了?那西门思恭能抢?即便他是那位主战宰相的养父。

所以,这一次猎,他就打算和赵怀安好好谈谈,这战功怎幺分。

虽然之前赵怀安也和自己保证过,说要以军功换两边合作。

可这不他还没帮赵大呢嘛,所以杨复光心里也没底,不晓得现在赵怀安的心思。

抿着嘴,杨复光扫了一圈那边候立的忠武军武士们,只希望自己这个义弟千万别飘,不然他也要难办了。

捏了捏骨节,杨复光望向南方,然后脸色一变。

只见,南方的旷野上,一支多达五百多的突骑正在草地上纵马奔驰,他们在旷野上不断变化着队列,时而像堵墙,时而像个锥子,漫在旷野上,直奔而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