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厉的惨叫声瞬间划破了芦苇丛的宁静。
那名持刀的头领反应稍快,挥刀格挡,却被另外两支弩箭同时射中,惨叫着倒在地上。
其余人更是毫无抵抗之力,转眼间便倒下了一大半。
剩下几个吓破了胆的,扔下手中的锄头,转身就想跑。
但随后,这几个人就被刚刚绕过去的三河子弟给拦住了,最后痛哭流涕哀嚎的投降了。
几乎就是一个照面,战斗便已结束,王茂章还走到那个领头的面前想问问话,可这人已经嗬嗬呲血,瞪着眼睛,一命呜呼了。
没办法,王茂章只能一边让伴当们将受伤还未死的补刀,一边问眼前的一个哆嗦少年o
这人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虽然只差了两三岁,但身形却只到了王茂章的胸□。
此刻听着耳边的惨叫,这孩子早已吓得面无人色,浑身抖得如同筛糠。
王茂章没有任何怜悯,抽刀直接就架在了这孩子的脖子上,淡淡说了句:
「我问,你答。若有半句假话——」
剩下的话已不用说了,这孩子已经软在地上,喊道:
「好汉耶,不要杀我,问什幺,我答什幺。」
经过一番盘问,王茂章得到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这伙人果然是从李重霸的草军中逃出来的,因为不堪忍受饥饿和草军的虐待就结伴跑了出来。
因为之前那个领头的以前做过江匪,曾经在这片芦苇丛呆过一段时间,晓得这里非常适合隐蔽,便带着这些逃出来的打算在这里躲一阵。
他们猜测草军在舒州抢完了后,很快就会去庐州,所以就避过这段时间再回家乡。
少年的话自然是带着美化自己,但王茂章还是能确定,这些人也就是被裹挟的,甚至也都是可怜人。
然后跑到芦苇荡这边倒丢了性命。
十六岁的王茂章内心并没有表面的那幺冷酷,看着周围菜色的流民,他恍惚了一会。
最后他给了这个少年一块精粮,这种是江淮附近军队出征时随身携带的干粮。
是将粟米或大米加水煮熟后,摊在竹席上暴晒至完全脱水,变成块状或颗粒状的「王饭」。
只是简单脱水就能存个半个月,然后用麻布口袋分装,每袋可装三五天的量,挂在腰间或背在背上就行。
吃的时候,也不需生火,用冷水或热水泡软就能吃,紧急时甚至可干嚼。
这边王茂章正要给少年拿水,那少年就已经抓着糒粮开始干嚼,显然是饿狠了。
这孩子也是个聪明人,晓得这些官军给吃的就不会杀他了,所以也就回过魂来,开始讲着草军的情况。
据这个孩子交待,他所在的草军只是草军的一个小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在望江城破时被裹挟进草军的。
这支草军在猛攻望江的时候,进展并不顺利,虽然最后拿下瞭望江,但因为缺乏攻城器械,伤亡惨重。
所以这支草军就在望江修整,并开始将望江城内的坊民都席卷到草军的队伍中。
手段实际也很直接,那就是城破后,你想不想活命?活命就将钱、布和粮食都交出来。
等你交出来后,那些草军也不管你,但最后你能去哪里?能有粮食的地方也就是草军,最后你也就只能跟着草军一起走。
他告诉王茂章,这支草军有一部分人已经往北开了,去哪他就不晓得,然后他们这些人又随着一部分去的皖口,目的是什幺他也不清楚。
他们这些人就是去皖口的路上跑出来的,实际上草军对这些人也不甚管,因为草军只要搜刮了粮食,你就是跑又能跑哪里去呢?
最后还是不得不回来,到那个时候,普普通通的纯民也就心安理得从了贼了。
这就是草军的手段!简单又高效,却都是经验。
而那边王茂章一听这话,心猛地一沉,这最坏的情况出现了。
草军也注意到了皖口的重要性,这次很有可能就是去抢占渡口的。
他立刻令自己的一名族叔带着四人压着这俘口少年返回江面上的船队,将草军将要抵达皖口的情报送给刘威和陶雅,而他自己则觉得带着仅剩下的四十多人继续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