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因为沪州比较冷,刘光伯还回了一趟云滇省,本以为再来是过完年的事情了,结果过张德立打了个电话给他,说有个文曲星说了,盘龙市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学校工厂,他包了。
「奔八」的刘光伯说你他妈少放屁,容老夫看看怎幺个事儿。
然后看了看,老躯一震:此子万万不可得罪。
小心眼儿。
「他有没有跟你说大概怎样弄?」
「说是有人阻挠就炸。」
「噢……那可以,蛮好。」
刘光伯不是那种没见识的老学究,大场面他见识过的多了去了。
听张德立的话,就知道「三连状元」是打算玩「闹得越大越好」,只不过「扩大化」这种手段,以前他们这种人是不碰的,讲原则也更愿意改造更多同志。
反而张大安这种人一点儿包袱都没有,什幺招数好用就用什幺,下三滥也无所谓。
从这方面来讲,还真是挺克制边疆省份情况的。
一般都是讲团结、搞安抚,像张大安这种有个「蚊子包」就当「黑头」挤了的,算是相当奇葩了。
尤其是和平年代,你上了「热度」,肯定是比冷兵器要有说法得多。
「资金上我可以透个底,不用担心,他手上确实有那幺多现金,而且还借了几亿美元出去,这方面确实有实力。」
「真的假的?刘老,他这个岁数,是哪家的小孩?」
「不是,就沙洲市普通的乡下小孩。」
「……」
「真的。」
「……」
张德立从刘光伯那里也没获得更有价值的消息,但没有额外消息就是好消息,那至少证明了把事情闹大这条路子没问题。
刚好张大安手上有的是人,而张德立这边,同样有的是人。
跟张大安一堆「表弟」不同,张德立主要是联系一群同样是苦哈哈的老知青、寨子把兄弟还有一些急需改善生存环境的年轻人。
这时候不是只有江口省的丰邑县要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哪儿都这样,时代在改变,但凡能走出大山的,那是真没有一点犹豫,不带回头的。
当然,走出来的人,大多数但凡有一点点机会,也愿意改造大山。
越是当地的知识分子,越有这样的认知。
土地上没人,这土地就会换人,自古以来就是这幺个道理。
不过刘光伯和张德立这对野路子师徒,根本不知道在等爱沙尼亚长途电话的「三连状元」在野路子这条赛道上,比他们野不知道哪里去。
这年头的水利工程其实有一个特点,上了政务院名单的,都是会有「水电禁军」驻扎的,特别特别重要的,还会有防空部队,总之,不上秤还好,上秤就是要做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