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市不要求全市的企业真就如何如何,有反响就行,有了反响就有了群众呼声,舆论基础有了,群众基础有了,有些事情就很好办。
比如之前市区要拿走「张安健康」的研发部门,现在就松了口,礼送出境,由得「张安健康」将研究部门设置在了仙林大道的旁边,跟「张安健康」的生产部门就隔了一个围墙。
土地和建筑都是现成的,只不过里面什幺都没有,设备什幺的,还得「张安健康」自己采购。
但显然还不止于此,因为本身就有一个「大学城」的存在,江宁市希望发挥出科教资源的威力,于是对于「张安传媒」的「小白杀软」,也有一些想法。
江宁大学、江宁工学院、江宁理工大学、江宁化工大学等等高校,可以搞个科研合作,具体以什幺形式,暂时还没有定,不过风声既然放了出来,那自然是有说法的。
江宁市的意思很简单,「张安传媒」作为资方,就做好投资做好产品做好产品宣发,市里则是牵线搭桥,匹配一部分人才政策。
这个人才政策跟省里没啥关系,就纯粹是江宁市的内部政策。
上升不到软体产业园的地步,但能孵化出一个真正的杀毒软体公司出来,那也是个相当不错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江宁市可以帮忙协调带宽费用,伺服器租赁费用,这些都是可以藉助高等学府的平台来共建。
高校享有的便利性,没有接触过的人是很难想像的,有些在国际层面上被禁运的设备,高校可以通过国际科研合作,稍微搞个一样两样进来。
同时高校中的名校,在对外合作上,基本可以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且更加自由。
只不过高校没办法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也不能对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征税,财政上是相对来说依赖拨款的。
恰好,「张安教育」是目前国内教育产业中的顶级「独角兽」,那幺原本对「张安传媒」的「小白杀软」视作「小白傻卵」的高校科研带头人,这时候只要聪明的智商不拉跨,就很清楚能多一笔财源。
这笔财源首先是学校的,其次则是分配给对口科研项目,剩下的就无所谓了。
财源何来?
一是合作共建民办院系,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三本」,学费通常都是数万、十几万一年;二是把项目纳入校企合作范畴,如果效益确实不错,那幺还有利于高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直接毕业后入职,对学校在高端就业市场的地位,有现实意义上的作用。
至于说普遍已经开始刷起来的给老板或者职业经理人搞个「MBA」,那其实不算什幺,因为大头不是分流向科研经费,除了经济学、管理学的人能爽爽,有科研任务的研究员或者教授,其实根本不在意。
就是这事儿让张大安一脸懵,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
「不是,什幺叫让我接受一个采访,表个态,发表发表看法,然后会大力扶持我在软体业的发展?」
「我也是受人之托啊,要不这样,我给你磕个头,你给老伯我一个面子,好不好?」
身为教育投资公司的总经理,邱建民将大衣一掀,就准备给张大安磕一个。
「你滚,你少来。」
张大安也没有跟邱建民计较,这老头儿现在的位子,那都是为张叔叔留着的。
这光景已经算是又到了一个进步的门槛上。
沙洲市级别最高的并不是市里,而是保税区,高配就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