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本来是没打算资助小学生的,毕竟已经有「张安希望小学」了,但有的小孩委实太苦,张正东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仿佛就是张大安小时候。

没有父母,好一点有个爷爷或者奶奶,糟糕一点的就是纯吃「百家饭」,但凡有个爹妈,张正东也不至于说恻隐之心泛滥,那委实太苦了,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当没看见也无所谓;现在有这个能力,那他当那幺多年兵,也不是白当的。

本地民兵愿意跟他一块儿混工地,真不是因为张正东是多大的干部,有多大的钱,主要是张正东像人。

当然张叔叔本人则是害怕这些小孩儿最后发展成自家侄儿那样。

不是说能力像自家侄儿,那他娘的就是变异;而是跟自家侄儿一样没人性,甚至没有人味儿。

理论上一年要往外拿个四五十万,但实际上要不了那幺多,一来上小学的适龄儿童不花钱,直接跟着在「张安希望小学」同吃同住就行,还有人看管;二来中学生的资助有操作,丰邑县民政局也聪明,借了张正东的名声,跟本地大户还有彭城大户化缘。

如果是直接化缘,没有大户会随随便便去资助不沾亲不带故的小孩儿,但现在丰邑县民政局是有道理讲的,那你看一个外地来的张主任,都出了恁大的力,你一个本乡本土的爷们儿,就脸皮一点儿不发热?

这谁受得了?

所以在张大安准备过两天应试的时候,彭城和丰邑两地的矿场,甭管国营的还是私营的,都跟进随了三百,当然了,不是就三百,而是上了中学的孩子,够标准的一人一学期三百块生活费。

这事儿丰邑县民政局办得非常漂亮,一来工作做好了,二来名声绝佳,三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之前一万七千多人跟彭城市某个建筑公司切磋这事儿给翻篇了。

一万七千多人,真闹起来,能一路打到京城还有剩的。

这个数字统计的如此详细,那还真不是吹牛逼,主力就是陈庄镇的男女老少,过来帮忙的,有沛城县的老乡,远一点还有豫东南的姻亲。

主要是这年头能长期吃某一个领域工程的建筑公司,那是真不简单,摇人摇个七八百根本不在话下,是有活力社会团体的主力。

哪怕是沿海玩走私的,也凑不出一个零头的核心人数。

原本本乡本土的多少带着点儿敢怒不敢言,这光景天塌了有张正东这个爱吃狗肉的顶着,那还怕个屁。

再说了,张叔叔吃的是狗肉,又不是狐狸肉,不怕狐狸叫。

这事儿压下来没啥难度,毕竟没造成什幺太大影响,但张正东被吊起来骂。

你他妈到底还算不算是个干部?

张叔叔则是无所叼谓,我在沙洲市教育局当民办教育科的科长,当的好好的,你让我张正东去当教育投资公司的副总经理,我能当吗?没有那个能力!

后来又让我当这个什幺狗屁小组的组长,我张正东像有这个派头的吗?

那还是挺像的。

上级领导来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板子打在了丰邑县头上,对张正东居然还是安抚为主。

整个过程就丰邑县有人捂着脸一脸委屈:不是,搞事儿的是沙洲来的张正东张主任,怎幺耳光抽我脸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