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张叔叔的反向童年创伤
李老师终究舍不得老公,去了丰邑县吃上了烩面啃起了馍,顺便又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当一个小学老师。
啥都教。
一期工程主要是先建校舍后建宿舍,因此首批次教学活动展开,是以「张安希望小学」所在地周围四五个村为主,还没有辐射到陈庄镇的其它大队。
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的日常工作除了「支教」之外,就是帮老公安排「扬泰师专」和「尚湖师专」两所学校去年参加《志愿者定向培养计划》的应届毕业生,如今「张安教育」的《志愿者定向培养计划》,在江口省备注的政企合作项目中,正式名称为《四六九八年教育相关优秀人才定向培养计划》。
涵盖面就不止步于师专,省内师范大学也在其中,但因为这是以企业为主,所以暂时还没有「张安教育」之外的同类型企业响应。
不过「九八生」、「九八计划生」或者「九八定培生」的说法,还是在省内多个师专流传开来。
尤其是有些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其实刚从师专转过来没两年,对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其实非常看重,已经开始疯狂给应届生下发《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表》,刷KPI的压力非常大。
但终究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包分配时候没啥感觉,市场化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之后,在取消分配的当下,学生在大中专院校里第一年的时候还好,第三年第四年,学校和社会都感觉到了强度。
陡然冒出来一个傻鸟公司搞「包分配」,那真是狗脑子都差点儿打出来。
没错,很多学校压根没了解过「张安教育」的计划到底是干嘛的,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在「包分配」。
张大安也懒得搭理那些搞行政的傻鸟学校管理层,喷了一通就老实了。
愿意参加《志愿者定向培养计划》的学生,最大的特点不是什幺才能,学校里的荣誉除了奥赛物理金牌、数学金牌、技能大赛金牌,剩下的一钱不值,哪怕你能用英国的乡下口音朗诵《莎士比亚》,但它也就是个语言技能,在「张安教育」这里卖不上钱;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抗压。
能去「张安希望小学」当一年或者两年老师的,那必须能抗压。
良心倒是其次的。
并且张大安在面试他们的时候,也多次强调,不可以爱心泛滥,严禁把感情过多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旦心扎根在了当地,舍不得那些孩子,那我张大安投的钱,不是打水漂了吗?
只是万万没想到啊,「九八计划生」还没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呢,张大安的婶娘为了老公去了一趟,结果母爱泛滥了。
神金。
自家婶娘又不好开除,张大安只好跟自家叔叔对喷。
岂料张叔叔很爱他的老婆,嘴上说「那只痴逼最多三分钟热度」,转头就跟李老师一起资助了两百多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
说是优秀学生,其实那到真不一定,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但说是贫困家庭,那是真贫困,实打实的困难,有二十几个大学生,那真是全村攒钱送去的大学。
张正东跟李佳雯跟丰邑县民政局合计了一下,就搞了个统一资助,参考的是润州市今年三月份通过福利彩票搞的「百人千助」,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一年两千;贫困家庭的优秀中学生,一学期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