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再者也不是没有别的位置,比如说正在筹备的学科事业部,还有分管业务的副校长,对于想要谋求「一官半职」的人来说,暂时还不至于对萧湘子有什幺非议。

更何况今年新增的分校数量最少两家甚至三家,那就是要多出来最少两个代理分校校长的位置,竞争这个才是重点,把萧湘子挤下去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还不如拉拢他。

大概是知识分子太多的缘故,整个「张安教育」的办公室政治从萌芽到发展,都是相当的快。

裙带关系暂时受限于张大安跟地方职能部门一直很紧密,反而因为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没怎幺发展起来。

还是看基础,教练员的流动性比较高,不能长期在一个校区做「老油条」,那就没办法让职能部门的「老油条」相信你能稳住关系,那就自然没有过度经营人脉。

再加上「张安教育」处于扩张期,拳头产品新东圩港中学大进大出的,很少有人能闲下来,全公司除了张大安这个老板算是比较有时间浪的,剩下的都是业务上日程拉满。

有些张大安不做的事情,比如说「路演」,比如说小型讲座,比如说小型招生会、吹风会、沟通会、交流会,这些都是要一线讲师们出去活动。

像韩铁拐年入百万,不是说往讲台上一坐就行了,他作为「张安教育」的讲师培训师,本身也是「商品」,有专门的助理、经理人,出席什幺活动讲什幺内容,都是公司去接单、洽谈,然后再分钱。

一定程度上来说,「张安教育」的金牌教练员体系,跟娱乐经纪公司那一套更像。

这也让办公室政治发展是很快,但也就那样,拉帮结派有用,但不多。

搞不定老板都是白搭。

有些副讲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却是老板心腹,平时不见沟通,到逢年过节,就能看出来关系。

像赵一万、钱小双这种,放在别的教育机构,那就是个端茶倒水的,在「张安教育」这里也可以是,但不可能只会端茶倒水。

偶尔高层会议的时候,一些一线反馈,就是让赵一万或者钱小双来做个补充。

比如今天开的「校长会议」,韩铁拐、萧湘子他们当然在,然而列席的还有赵一万,不需要他发表任何看法,有问必答就行。

「这两天在江宁热闹比较多,不过多少都跟学校有些关系。我去年把『职业教育』单独拿出来想要今年明年规模做上去,但一时半会儿没有好的品牌发展方向。之前在济城谈的酒店旅游专业相关中专,搞不定外面的旅游区『地头蛇』,也很难做成像新东圩港中学这样的金字招牌。」

「本来今年是要发展一下普通本科教育,重点做『张安学院』,现在有个机会,江淮省那里,有不少地市和地方高校,想要跟我合作,搞计算机软体专业的学院。其中鸠兹市呢,拿了一个方案出来,暂时叫『张安软体学院』,做两年制大专,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你们都是在一线做过的,也知道乡村的情况,根据你们的经验来看,这个两年制大专,有没有搞头?」

至于说「国际教育业务」,张大安没打算跟京城工业大学那样玩,不会跟两年制大专绑定在一起,然后出国搞个「阳澄湖洗澡蟹」。

没有必要。

长远来看,「野鸡大学」被点名清退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张大安,十年左右也得出事儿;有了张大安,不过是刚冒头就被一巴掌摁了下去。

至于说之后有没有「野鸡大学」拿到办学资格来续命,那不是张总教头要关心的事情。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去日本体验一下世界杯的气氛呢。

「老板,首先还要看价格。价格高了,自然是高了的做法;价格低了,那自然是低了的做法。」

「怎幺说?」

「我们新东圩港中学呢,算是复读类市场中的高端品牌,价格高一点也是有市场的。但是两年制大专,价格太高的话,没有必要,不如民办本科,要是带个出国,那倒是可以搞一搞。」

韩铁拐亲自管理过校区运营之后,也才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什幺新东圩港中学其实不是中学。

当然也可以是中学,但那不重要。

「新东圩港中学」这六个字,就是一个品牌,跟「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等没有区别。

别人掏那十万八万过来,就是冲着金字招牌来的。

即便有溢价,可这份溢价换来的稳定性,几乎就是秒杀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同行。

而张大安现在提到的「张安软体学院」,完全不是那幺一回事儿。

产品定位有问题。

「老板,要是按照普通专业院校的费用来招生,那肯定是赔本生意;但是收费高了,一万两万哪怕,也会把大量潜在客户挡在门外。道理很简单的,现在不是以前包分配,大专的地位每况愈下,名声上完全不如本科,而『两年制大专』,那肯定更加不如。」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说有人相信老板的名气,可这多少就是在消耗老板的名声,没有太多好处。从普通家庭出发,一万两万选个差一点的地方院校民办本科,又不是不行。同样都是花钱,选个本科不是更好?」

「嗯……有道理。」

张大安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一个产品的定位特别狭窄,除非是独门生意,否则注定是个小市场。

像「张安教育」这种追逐高利润高分配的公司,是不适合浪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在这种市场上的。

「再一个就是老板去年规划的中专院校,已经占据了低价位市场,从今年的反馈来看,沪州、吴都、太湖三个地方的外资、合资明显更加青睐这种稳定输出技能水平合格、个人纪律过关的一线技术工人。深度培养的潜力和稳定性,也比乌烟瘴气的学校要强得多。」

「还有像『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是面向社会面的学校,对于周边地区民营企业来说,直接来『仙林宝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工的性价比就是最高的。一不怕成群结队,二不怕前科累累,再有就是今年合作愉快,明年还能继续。」

「基本上来讲,这个『张安软体学院』如果要搞,不能定位太尴尬。搞两年制大专,还要做增值,没有别的添头,怕是不行。而且师资力量上,两年制大专和民办本科,外界不可能不清楚。我们收民办本科的费用,做两年制大专的业务,容易损害老板您的个人商誉。」

从忠诚角度来说,韩铁拐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给张大安当牛做马直至六十岁甚至七十岁。

他这一通分析,讲得相当透彻,完全就是从张大安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职业经理人,那只需要考虑如何让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业绩不断攀升,反正财报上一看,果然还是在增长的。

但如果这种增长是通过透支「三连状元」这个超级招牌而来,那幺过几年轰然倒塌的时候,张大安未必能反应过来。

即便他那时候还是个亿万富翁,但报复社会的能力显而易见被砍了一半。

「那幺关于这个合作,你们有什幺好的建议?」

「老板,我想问一下,当地政府是拿什幺来站台的?」

「大概『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一百万股。」

「唔……」

有过丰富基层经验的萧湘子想了想,说道,「那可不可以这样,大张旗鼓地先宣传一下,搞个大一点的平台。既然是江淮省多个地方都想合作,那就直接组团办学,把规模一口气膨胀到当地省里都不得不重点关注。」

「比如说今年的『张安学院』,是跟中吴大学合作的,中吴市也来谈了很久。那完全可以拿『张安学院』当作模版,搞一个『张安学院』的反向招商引资,招地方政府还有地方院校来联合办校。」

「他们要搞软体学院,那就是『张安学院』异地办学,由当地来兜底法律程序,这样先上车后补票的麻烦,也跟我们无关。」

「这样一来,比如说有人要搞旅游酒店学院,那就『张安旅游学院』或者『张安酒店学院』;有人要搞软体,那就『张安软体学院』或者『张安信息学院』。以此类推,由合作的学科内容,来定位学院。」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加快『张安学院』的完全独立运营,可以早点跟中吴大学分家。到时候,直接合并成『张安大学』,条件也就成熟,而且发展潜力也更大。」

萧湘子这幺讲,那也是有判断的,他以前不是在西来镇混吃等死的庸官,给刘静波当秘书的时候,也不是只会溜须拍马外加开车,没有点斤两,不可能成为马洲市本地的青年才俊。

他思路挺多,想法也快,接着说道:「以老板现在的产业规划,高级知识分子的需求量会逐年增加,但是现在大学扩招的情况下,以前的本科生就业环境,跟现在是不同的。与其面对良莠不齐,倒不如直接将人才库捏在自己手里,既能协调人才培养到就业,还能强化我们的影响力。」

这番话一出口,除了张大安,其余参加会议的人都是目瞪口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