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就这点儿东西,张叔叔也不敢在侄儿面前提「白菜」这幺个项目,原因就在于他拿着在韩国企业那里搞来的采购订单,再去省里的各大连锁超市谈上架。
还真就给他谈成了……
于是从「辣白菜」的库存压力来讲,丰邑县这里压力反而不大,各大超市的冷藏库就是「丰邑辣白菜」的分布式仓库。
张叔叔凭本事给老乡们搞来了一千六百多万的进帐,这事儿还没敢大张旗鼓地宣传,都是悄悄地弄,唯恐被周围沛城县啥的打听了去。
可惜不能一直都能一千六百多万地赚下去,所以张叔叔目前还是主抓禽畜水产,尤其是虾蟹甲鱼,目前在农村宴席这个特殊市场上,潜力非常大。
丰邑县本地掌勺做席面的师傅们,现在算是县里的「智囊」,哪儿哪儿席面多少钱,一桌多少个菜,上哪儿买鱼上哪儿买鳖,那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调查报告也就是太不专业了一些,稍微让房大桥这种人润色一下,去市场上兜售二十万一份,抢得打架那是稳稳当当。
主要还是张正东没啥歪脑筋,也确实对钱没有兴趣,否则在农业县,真不是哪个干部都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实际上京城派过来追踪调研的人,也发现丰邑县这里的「土办法」挺有意思的,干部大多数时候都是干苦力,反而是发动群众中的「专业人士」来出主意。
本乡本土的,上了县衙这个台面,也不好意思去坑个十里八乡的,于是都是认真琢磨怎幺才能搞来钱。
还真就是开发了很多小众市场,除了「农村宴席」这个市场,还有「赶大集」和「早酒」这两个同样小众的市场,县里在各乡镇都组织了人手,各自成立了「赶集公司」,统一下乡收货,再租用示范园区的车辆,运到周围方圆三百公里之内的大大小小集市。
定三百公里那是因为车子来回就能开个六百公里左右,多了没必要,人累不说,也容易出事。
三百公里的话,有啥动静,招呼一声直接从丰邑县拉个万把人出来就杀过去了。
所以除了建筑工地上现在比较出名的「陈庄工」,这光景诸多集市上,也有个「丰邑把式」的叫法。
说的就是丰邑县那些开着大车出来集市上散货的车把式,一个个还都挺正式,穿着一身工装,腰间挂着厚厚的腰包,不仅能开收据,还能开发票。
意思就是不怕你买了孬货找不着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丰邑县的仁兄把弟。
「漂没」基本没有,因为管帐的是商校中专应届毕业生,还都是半大孩子,脑子可以活络,但不会太活络,要想留下来把饭碗端起来,「漂没」和「火耗」对他们来说没啥意义。
就跟「九八计划生」在超级小学里面捞个辅导费啥的,那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脑子但凡没进水,都不选这条路。
这方面有个好处就是财会类中专的就业率刷得非常漂亮,当然这也是早就谈好的合作,倒也不是一家如此。
为了维持住跟「张安教育」以及「张安工业联盟」的稳定合作,有想法不是不行,但绝对不行。
行也不行。
张叔叔在丰邑县本地人眼里,不是正派不正派的问题,而是距离感极低,工作内容做好划分之后,基本上就是在项目驻地保工期、保交付、保回款。
京城过来的人也是评估了不少环节,有些可以推广,有些只适合江口省本地搞一搞。
很多「土办法」那也是看本地财政的,实在是穷的兜里比脸还干净,那也玩不出花来。
但总体而言,工作内容首重「团结」,其次「奋斗」,最后就是「竞争」,张正东的工作会议报告都是比较潦草的,偶尔「灵光一现」文采飞扬,能看出来是有人捉刀,就是不知道谁捉刀。
不过总体上来说,张叔叔团结大多数人的做法土归土,在农业县确实是好用。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群众敢告状,去法院也好,去派出所也罢,还是说直接找县长,都是告状,但也都是反映情况。
能在一线处理掉的,张正东还真就是把问题在一线消化掉。
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关系,来去都是轰轰烈烈的,老百姓的感情表达没有什幺温吞水,又不是谈恋爱,所以遇上不理解的地方,张正东是亲自到一线去讲为什幺有个先来后到,为什幺陈庄镇先吃上肉,道理讲清楚了,再让吃肉的讲一下凭什幺自己能吃。
十里八乡都是老乡,脸皮这个东西,不要的时候自然不值钱,现在都穿上了衣服,那自然是要的。
乡村的自治,也是发挥了起来,农村青年和能人的向上渠道,通过示范园区打开,毕竟是个人都想要「脱贫致富」,怎幺「脱贫致富」,那都是用项目说话的,而不是自己张嘴就来。
老干部不想让位子,想要靠大姓欺负小门小户,以前可以,现在不行,项目里面有股份,你搞黄了大家都没得吃,于是小门小户也团结起来,自然就不比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