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二流的君主只知道打打杀杀,不服的杀就是,但耶律洪基却意识不可以这么办,他从邻居宋朝那边学到了以儒治国的优越性,想要将儒学作为统一意识形态,来消弭国内矛盾。

比如对奚人三世同居就进行赐官就是一个例子。草原民族的传统是什么?子弟一旦成年了便出去与父母分别而居。

而他作为皇帝就作为表率,自己一副爱好儒学的样子,打算改武治为文治,学习宋朝科举取士,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与宋朝争锋。

儒学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工具,佛学则是另一个。

为了推行佛学,耶律洪基更是‘一岁饭僧三十六万’,‘一日祝发三千’,此举震惊了宋朝。

由此可见,入主中原的草原民族最后无一例外都朝着儒学汉化的转向,所以并非丢弃尚武之风转而崇儒,而是武力衰退了,不得不去崇儒。

所以这一步他们也就基本丧失了祖先锐于进取的勇气,转而想要过上一等安定地生活了。

好似一个人年轻时走南闯北,有了一定积蓄后到了中年便想过安定日子,所以才有宇宙尽头是编制之说。

那么辽国为何在这时要索取宋朝土地,也是一个容易解释的问题。

因为西夏是辽国藩属,辽国国内的有识之士绝对不会坐视宋朝取夏制夏,章越在西北的胜利加深了他们危机之感,所以他们向耶律洪基提议攻宋。

但耶律洪基知道自家事。

如今辽国还是全凭武力镇压各部的分歧,一旦武力上出现失败,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裂。

攻宋可以一时赢,但难的是如何一直赢……一旦如澶渊之战那般激起宋人全国抗辽的决心,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宋朝断了岁贡也不是耶律洪基可以损失的起的。

因此契丹借助武力恐吓,再收取实利才是耶律洪基最明智的打算。

如今契丹在燕京点集,是为了抚平国内的主战派之举,耶律洪基绝无可能在这个时间点大举出兵。

章越在殿中侃侃而谈,官吏们笔下飞快,听得章越的一番分析,众人都是有拨云见日之感。

在契丹大军点集二三十万兵马压境时,也就章越敢在殿上斩钉截铁说契丹只是武力恐吓借以索利,绝不会出兵。

但吴充是隐隐捏了一把汗,这话章越也敢说,万一契丹真的出兵攻宋,章越凭着殿上打了这个保票,那可是谁也救不了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