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本是茨棘瓦砾之所,但在苏轼亲手改造下,不仅开辟了十几亩农田,还亲手建了居住的房舍。
此房舍墙是苏轼自己动手油漆,四壁上画得是雪景。恰好当时建好时忽然又天降大雪,于是苏轼将此名为雪堂。于是苏轼便在雪堂待客宴饮,没有客人时,苏轼便收拾居处。
雪堂外有小桥,附近有苏轼移栽来的柳树和茶树,还有一口水井也是苏轼亲手所挖,不远还有稻田麦田和桑林菜圃。
再走远一点是邻里竹林园,对苏轼而言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夏天时他在这里避暑。
后来蔡承禧特地来看望苏轼,见他居处狭隘,于是又为他造了三间新屋。
就在东坡的山顶上命名南堂。这三间屋子,面对大江,最宜消夏。
南堂是五月时建好,苏轼有此自嘲说自己是穷人暴富如曰:“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苏轼拿着这南堂作了书斋、丹室、客室和卧房,而将山下雪堂作为待客之所,两堂间隔一里多地,苏轼每天往返于两堂之间,中间是他耕田的东坡,可谓不亦忙碌。
这一年多以来,苏轼不仅自己动手修屋,种田,挖井,甚至还煮饭煮菜。
虽过着清贫至极的生活,但苏轼却让日子过得十分充实。
这日雪堂又逢大雪,墙内雪景,墙外亦是雪景,苏轼呼朋引伴在雪堂之中酣然饮酒,座下有他的邻居,也有追随他二十多年的好友马梦得,还有一位从江宁来看望苏轼的小友,此人名叫米芾。
此人书法极为了得,对苏轼的书法非常崇拜,同时与王安石交情也很好,
雪堂里有苏轼写的一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