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东镇辅军所部八千将士,自都监刘延庆以下,全军……殉国。

……

京城中。

夕阳的余晖洒在宫墙上。章越搀扶着年迈的文彦博缓步而行。

文彦博一面柱龙头杖对章越道:“进退大臣,当全体貌。”

“照顾蔡持正,章子厚二人,还有这一次司马光身后哀荣,侍中有心了。”

章越道:“眼下朝堂上下当同心一致,不可轻易贬损大臣。”

文彦博道:“老夫自是知道侍中是仁厚之人。”

“老夫冒昧问一句瓦桥关之失,不能更改侍中覆灭党项的决心。”

章越看了文彦博一眼,对方阅历那么深,自己自瞒不过他。

瓦桥关丢失,八千东镇辅军覆没,也震动了朝野。

章越道:“先帝遗志能办,还是能办的好!”

文彦博道:“老夫立朝多年,常听人讥老夫圆滑世故。”

“说到底人之所以圆滑世故,还不是害怕失败所至。”

“我今日劝侍中,并非知足不辱,求全不美的老调重弹,而是说一则故事。”

“潞公请讲!”

文彦博道:“老夫路过一山谷,看到山涧旁卧着几块巨石,听乡人言,是从一旁巍巍乎的山上滚落。老夫感叹,这几块巨石从此与山无缘,不再是此巍巍乎高山,受人敬仰,实不是可惜。”

“不过老夫走近一看,见此几块巨石卧在溪边,有溪流浇灌,一旁又生满了芳草,顿又感叹,这又哪是当初身在山上能体会到的闲情逸致呢?还可供人坐卧,倒也是一番用处。”

“次日老夫又路过此处,在巨石上坐了片刻,看着一旁巍巍乎的山感慨。山上的巨石虽高,但不知何时又会从山上滚落,到时候不知落到哪里,处境又是如何。倒是身下几块巨石则无此担忧,安心歇在溪旁,岂不美哉。”

文彦博这故事的弦外之音再显然不过了。

章越道:“文公此言如醍醐灌顶,令我想到一句话为官三思。”

“哪三思?”文彦博问道。

章越道:“思危,思退,思变。”

“文公方才是提醒我当思退了。”

文彦博笑道:“非思退,而是想如何退?”

“非要灭了党项,侍中相位岂能久乎?倒不如对内推行变法,这才是重中之重。”

“也是侍中相位长久之道。留下一个残破不堪的党项,而非灭了他,不好吗?”

章越点点头,文彦博之言确实有道理。

章越心道,文彦博说得没错,这就是传说中养寇自重之法。

你把寇除掉了,问题解决了,天子和太后以及满朝文武还会如此指着你章越吗?

先帝遗志与自己权位,孰轻孰重?

还用说吗?

文彦博道:“左揆,昔日我罢相时,门前冷落,称得门前之雀鸟随手可罗。”

“但复相不到一日,门檐前又如乌鸦归巢一般!”

说到这里文彦博笑了笑道:“权位之归与离,犹如天壤之别啊!”

章越点点头。

……

夕阳如血,残阳将瓦桥关焦黑的城墙映得一片赤红。辽军大营中,耶律洪基立于金狼头大纛下,凝视着这座用契丹勇士鲜血换来的关城。

关墙下,堆积如山的尸骸尚未清理完毕,宋军与辽军的尸体纠缠在一起。

凝固的血浆将泥土染成暗褐色。热风卷着焦臭与血腥味扑面而来,耶律洪基的眉头深深皱起。

“陛下,此战虽胜,但皮室军折损过半……”

耶律洪基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攥紧了马鞭。

他原以为趁宋军最强的西军主力陷于灵州,瓦桥关唾手可得。可那八千东镇辅军竟以血肉之躯死守六日,甚至逼得辽军动用缴获的宋军霹雳砲才攻破城墙。

宋军都监刘延庆率残部发起反冲锋,高呼“大宋万胜”的画面,至今仍在他眼前。

虽然这是胜利,但是一场惨胜。

两万余辽军伤亡,三名辽军大将没于城下。

宋军河北路兵马竟也如此擅战。

“党项那边如何?”

“密报李秉常已向宋室递了降表!愿割夏、银、宥三州,不知真假!”

耶律洪基瞳孔微缩道:“全军退后三十里,暂缓攻宋!”

……

攻下瓦桥关后,耶律洪基的辽军偃旗息鼓,第二度遣使至汴京与宋议和。

是日。

天子于紫宸殿大宴群臣,论功行赏。

汴京紫宸殿内金碧辉煌,殿外禁军持戟肃立,赤色旌旗在风中长扬。

年少的天子端坐于御座之上。

章越身着紫袍玉带,立于殿中,神色肃穆。

天子亲自从御座上起身,内侍手捧金盘,盘中盛着金印金印与紫绶,缓缓行至章越面前。

“卿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灵州一战功成,威震西北,威服党项,朕心甚慰。”天子声音沉稳,却难掩振奋,“今日擢卿为司空,位列三公之首,朕与卿共襄此盛世!”

满殿群臣皆是欣喜仰戴之色,目光灼灼望向章越。殿角乐工奏响《庆云乐》,编钟清越,笙箫和鸣。

群臣们不由扪心自问,眼前的此场景,便是大宋盛世气象。

章越深深一拜,双手接过金印紫绶,沉声道:“臣不过尽忠职守,赖陛下圣明,将士用命,方有此胜。”

“灵州之捷,实乃我大宋上下同心之果,臣不敢居功。”

天子见状,微微一笑,道:“章卿不必过谦,此战之功,朕与天下共鉴!”

天子言罢。

殿内群臣纷纷上前贺喜。

吕公著、苏颂等宰执面带笑意,拱手致意。

此刻紫袍玉带映着殿中烛火。

吕公著亦道:“司空谋略深远,此战不仅收复灵州,更使党项俯首,实乃社稷之福。”

尽管在灵州之役上多有反对,甚至质问过章越。

苏颂亦颔首道:“西北战局,自此可定矣。”

最后文彦博亦拄杖上前,感慨道:“灵州一役,终雪百年之耻!当年韩忠献公、范文正公经营西北,虽竭尽全力,终未能克复灵州。今日司空之功,远胜前人,当为后世楷模!”

冯京亦是上前道:“司空居功至伟!”

殿内群臣闻言,纷纷附和,赞叹之声不绝。

章越荣辱不惊,神色平静,目光微垂,似在思索更深远的谋划。

他的目光看向殿侧的郭林,师兄弟二人目光交触。

这一刻,昔日书院寒窗苦读、共论天下的景象恍如昨日,而今终见盛世曙光,万千感慨尽在不言中。

是夜紫宸殿内,钟鼓齐鸣,君臣共庆,好一番其乐融融的君臣景象。

一副盛世宏图,已徐徐展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